张某,女,35岁,2025年2月28日初诊。
患者自述3年来经常突发鼻痒、鼻塞、流清涕及打喷嚏,于某医院诊为过敏性鼻炎。
刻下:患者10天来鼻塞鼻痒,流清涕,喷嚏频频,嗅觉减退,伴见咳嗽咳痰,痰色白,质清稀,遇冷风及闻刺激性气味后症状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风寒外袭,饮停于肺,肺气失宣。
治则: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宣通肺气。
方用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10g 桂枝10g,炒白芍10g,细辛3g,干姜5g,五味子5g,杏仁10g,仙鹤草30g,穿山龙15g,旋覆花10g,百部20g,紫菀15g,蜈蚣1条,炒僵蚕10g,鹅不食草10g,辛夷10g(布包),煅紫石英30g(先煎),徐长卿1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
3月7日二诊:药后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较前好转,唯时有咳而上气,守上方加当归10g、熟地黄10g、砂仁5g(后下)。7剂,煎服法同上。
3月14日三诊:药后诸症蠲除,无特殊不适。守上方加甘草5g,继服7剂,巩固治之并嘱其定期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表示,中医认为本病因外感风寒,侵犯肺窍所致。肺主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故鼻为肺之门户。风寒外袭,鼻首当其冲。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寒为阴邪,易于凝滞,风邪挟寒,侵袭肺系,清窍为之闭塞,而鼻痒喷嚏以生;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失调,停积为涕,滑涓而下,不可遏止。
《黄帝内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本病正气虚亏为本,风寒外感为因,流鼻涕、打喷嚏等水气绽侯为标,是外因通过内因而产生的病理改变。小青龙汤原为太阳伤寒发汗行水的方剂,功可温肺散寒、化气行水。
故用治本病,疗效较为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