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张女士
年龄: 29岁
职业: 项目经理

主诉
月经量明显减少,经色紫黑伴有血块,持续近8个月。
现病史
患者自述近一年来工作压力巨大,情绪烦躁易怒。约8个月前开始,月经量骤减,仅能持续2天,每日湿透2-3片卫生巾即可,经色紫黑暗淡,且夹有大量暗红色血块。每次经行初期小腹胀痛剧烈,拒按,血块排出后腹痛稍减。曾自行服用“红糖姜茶”及“阿胶膏”未见明显改善,故前来求治。
刻下症
经候: 月经刚结束3天。量少,色紫黑,血块多。
疼痛: 经期小腹胀痛、刺痛,拒按。
伴随症状: 平素精神抑郁,善太息(喜欢深呼吸),经前乳房胀痛明显,偶有两胁肋部胀闷不适。纳眠一般,二便尚调。
舌象: 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舌苔薄白。
脉象: 脉弦涩。

中医辨证
辨证分析: 患者因长期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为血之帅,气机郁滞,则血行不畅,久而成瘀。瘀血阻滞冲任经脉,血海满溢失常,故月经量少;瘀血内停,故经色紫黑、血块多;不通则痛,故小腹胀痛拒按。肝经布胁肋,肝郁气滞,故见乳房、胁肋胀闷。舌暗有瘀点、脉弦涩均为气滞血瘀之典型征象。
中医诊断: 月经过少
证型: 气滞血瘀证
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方药
桃红四物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剂量与服法: 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嘱其经前一周开始复诊,继续服药调理。
方义解析
君药: 桃仁、红花——破血逐瘀,为治疗瘀血阻滞之要药。
臣药:
当归、川芎、赤芍、益母草——养血活血,化瘀调经。其中赤芍偏于散瘀,益母草为妇科经产要药,专攻瘀阻。
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气行则血行,从根源上解决血瘀问题。
佐药:
熟地——滋阴养血,使全方活血而不伤血。
川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使药力直达病所(胞宫)。
使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配伍: 本方以活血化瘀的桃红四物汤为基础,结合疏肝理气的柴胡疏肝散精华,共奏“理气以活血,化瘀以通经”之效。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诊及疗效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本次月经正常来潮。经量较前增多,约持续4天,经色转红,血块明显减少。小腹胀痛及经前乳胀均大为减轻。情绪较前舒畅。舌暗减轻,瘀点变淡,脉弦细。药已中的,效不更方,守原方去破瘀力强的桃仁,加丹参15g以加强养血活血之力,再进10剂。并嘱其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运动。
三诊:患者欣喜告知,本次月经量、色、质均已恢复正常,5天干净,无明显血块及腹痛。诸症悉平。为巩固疗效,嘱其服用中成药逍遥丸一周,以疏肝健脾,调和气血,防止复发。

按语
本案是典型的因“气滞”导致“血瘀”,进而引发月经量少色黑的例证。患者初期误用温补之阿胶,反而有碍气血运行,故无效。治疗关键在于不是单纯“补血”,而是以“通”为用,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使气血调达,冲任通畅,月经自然恢复正常。此医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病求本”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