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刚洗的头,下午就油腻扁塌""洗头时下水道被头发堵住,发际线越来越高""头皮发痒,一抠指甲里全是油垢"——这可能是脂溢性脱发患者的日常写照。很多人以为拼命控油、频繁洗头就能解决问题,结果头发却越掉越多。

溢性脱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医师指出,油脂只是表象,真正的病根在于 "瘀血阻塞了毛囊的粮道" !
"我们可以把头皮想象成一片土地,毛囊就是需要生长的庄稼。"丘医师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湿热确实像是地里多余的污水(油脂分泌过多),会让庄稼泡坏。但更重要的是,输送营养的管道(毛细血管)被淤泥(瘀血)堵住了!"
这些"瘀血"是如何形成的呢?
久病成瘀:长期的湿热邪气阻滞气机,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
情志致瘀:压力大、焦虑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
血热致瘀:湿热郁积化热,热灼血液,使其浓稠成瘀。
"瘀血一旦形成,就会堵塞毛囊获取营养的微循环通路。这就好比庄稼的根虽然还在,但输送养分的毛细根被堵死了,发根'吃不饱饭',最终只能枯萎、脱落。"丘医师强调,"这就是为什么单纯清热祛湿效果有限,必须 活血化瘀,打通毛囊的'粮道'。"

脂溢性脱发中医怎么治疗?
针对这种"湿热为标,瘀血为本"的复杂病机,丘保润医师采用 "内外合治" 的策略。
内服方:血府逐瘀汤 —— 疏通头皮"高速公路"
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典活血化瘀方,特别擅长治疗头面部的血瘀问题。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作为方中的主力部队,强力破除毛囊周围的瘀血,如同专业的"清道夫",疏通被堵塞的血管。
柴胡、枳壳、桔梗:调理气机,气行则血行,为活血药提供动力,确保瘀血散去后不再复聚。
生地、当归、牛膝:在活血的同时兼顾养血,让新血能够顺利濡养发根,同时引血下行,防止药力过于上冲。
"这个方子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仅是'破',更是'通'与'养'的结合。它不仅能清除瘀血,还能 恢复头皮正常的血液微循环,让养分重新灌溉到每一处毛囊。"丘医师解释道。

外洗方:贡方堂纳米防脱洗发液 —— 为毛囊创造洁净环境
在内部疏通的同时,外部清洁同样重要。
"血府逐瘀汤负责在内部'修路',而我们的 纳米防脱洗发液 则负责在'路面'清洁打扫。"丘医师说,"它采用纳米技术,能更有效地清洁毛囊口堆积的油脂和角质,同时含有的何首乌、侧柏叶等中药成分能辅助滋养发根。内外配合,一个治本,一个治标,效果相得益彰。"
生活调理小贴士
正确洗头:水温不宜过高,用指腹而非指甲按摩头皮。
饮食调整:减少油炸、辛辣、甜食及奶制品的摄入。
管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熬夜,以免加重肝郁血瘀。
头皮按摩:每日用牛角梳梳头百下,促进头皮血液循环。

医案
患者:汪先生,35岁。
主诉:因"头顶部毛发稀疏、头皮油腻瘙痒三年"就诊。他尝试过多种防脱洗发水和生发液,效果不彰。
初诊:见其头顶部毛发细软,头皮油腻光亮,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自述头皮时有刺痛感。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涩。
辨证:气滞血瘀,兼有湿热。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佐以清热。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柴胡、枳壳、生地、当归、牛膝、桔梗、白鲜皮、侧柏叶)。并嘱其使用 贡方堂纳米防脱洗发液隔日洗头。
结果:治疗一个月后复诊,患者欣喜发现洗头时掉发量减少过半,头皮出油及刺痛感明显减轻。继续治疗三个月后,头顶可见大量新生绒毛,头皮环境健康,头发逐渐恢复强韧。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