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来例假的时候,不少女性总会出现偏头痛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太阳穴或单侧头部剧烈搏动性疼痛,伴随恶心、畏光,每月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这种 “经行头痛”,往往与女性气血变化、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月经前后,女性体内气血会发生剧烈变化,若本身肝气不舒、气血运行不畅,则易导致头部经络受阻,"不通则痛",引发偏头痛。
经期偏头痛的三大诱因
经期偏头痛多因气血在经期的特殊变化引发,常见证型有三种:
1.肝血不足型:月经来潮时气血下注胞宫,肝血相对亏虚,头目失养,表现为头痛隐隐、面色苍白、月经量少色淡。
2.肝火上亢型:情绪焦虑、压力大导致肝郁化火,经期气血上逆,引发头痛剧烈、面红口苦、月经提前量多。
3.瘀血阻滞型:经期受寒或久坐不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滞,表现为头痛如刺、经血色暗有血块、腹痛拒按。
中医如何综合调理?
1.中药调理: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调整用药。经前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柴胡、香附等药材;经期注重活血止痛,常用川芎、延胡索等;经后则侧重养血柔肝,选用当归、白芍等。
今天丘医师给大家分享其中一个常用于肝郁血瘀型偏头痛的经典基础方:
疏肝定痛汤加减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
柴胡:疏肝解郁,调达气机。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白芷:祛风止痛,引药上行。
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重在调和气血,通常于经前一周开始服用,连用3个周期效果更佳。
2.针灸治疗:选取太冲、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平肝熄风、调和气血,快速缓解急性期疼痛。
3.耳穴压豆:在内分泌、神门、肝等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患者可自行按压加强刺激。
4.饮食建议:丘保润医师通常会建议患者避免经期食用生冷、辛辣刺激之物,适量食用黑豆、枸杞、核桃等补益肝肾的食品。
预防与调护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
经期前后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进行太极拳、瑜伽等舒缓运动
医案
患者:徐女士,33岁。
主诉:受经期偏头痛困扰5年,每次月经前2天开始单侧头痛,需靠止痛药缓解。
诊断:肝火上亢兼血瘀
治方:中药:经期前用柴胡、黄芩、丹皮清肝火,搭配川芎、红花活血;经期后以归脾汤加减补气血。
针灸:每周 2 次,重点刺激太冲、合谷、百会穴,缓解肝郁化火。
习惯调整:戒掉睡前刷手机习惯,改用温水泡脚(加艾叶、生姜)助眠。
反馈:3个月经周期后,陈女士头痛发作频率减半,疼痛程度明显减轻,6个月后基本不再依赖止痛药。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