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正在被反复发作的脚气所困扰?脚臭、脚痒、烂脚丫、脚趾缝甚至出现糜烂渗水……这要怎么办?
脚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指出,在现代医学中,脚气(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而在中医理论里,真菌之所以“偏爱”你的双脚,是因为体内环境为它提供了生长的“温床”。这个温床就是——湿热下注。
丘保润医师解释道,足部位于人体最下端,湿性重浊,湿热之邪容易顺势向下积聚于双足。导致湿热下注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脾胃虚弱: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甜食冷饮,损伤脾胃功能。脾主运化,脾虚则无法有效运化水湿,导致内湿停滞,郁结日久化热。
外感湿邪: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或穿不透气的鞋袜,使外部湿气侵袭足部肌肤。
体质因素:本身属于湿热体质的人,更易发病。
当湿热郁积于足部皮肤,就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瘙痒:湿热熏蒸,浸淫肌肤则痒。
水疱、糜烂:湿邪具有“浊”的特性,会导致皮肤出现水疱、渗液甚至溃烂。
脚臭:湿热郁蒸,会腐败秽浊,产生臭味。
角化脱皮:湿热耗伤阴血,肌肤失养,则变得干燥、脱屑。
因此,中医治疗脚气的核心思路不是单纯地“杀菌”,而是 “清热利湿” ,改变湿热的内环境,让真菌无法生存,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脚臭脚痒烂脚丫中医怎么治疗?
丘保润医师表示,在众多清热利湿的方剂中,萆粟渗湿汤是治疗湿热型脚气(表现为糜烂、渗液、瘙痒剧烈)的佼佼者。此方组方精妙,君臣佐使分明,直达病所。
萆粟渗湿汤由萆粟10g,薏仁30g,黄柏15g,赤苓15g,丹皮15g,泽泻15g,滑石30g,通草5g组成。
方中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是清除脚部湿热的核心药材,能从根源减少脚汗、缓解异味;
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排脓,既能辅助萆薢祛湿,又能修复糜烂的脚部皮肤;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针对湿热引发的脚痒、红肿,能快速减轻炎症反应;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强化脾胃运化功能,避免湿气反复下注;
丹皮、泽泻、滑石进一步清热凉血、利水消肿,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湿热,巩固调理效果。
通草甘淡渗湿,引药下行,如同向导,带领诸药直达下肢。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祛风止痒之效。从内部清理了“湿热”的根源,体表的瘙痒、糜烂、异味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加减妙用:如瘙痒甚者可加地肤子、白鲜皮;渗液多者可加枯矾(外用)。
医案
患者:刘先生,31岁。
主诉:患有脚气反复发作,足趾缝间常年糜烂、渗液,瘙痒难忍,异味极大,甚至不敢在人前脱鞋。尝试过多种外用药膏,均是用药时好转,停药即复发。
初诊: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下注证。
开方:萆粟渗湿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并开具了外用的中药洗剂(含苦参、黄柏、枯矾等)。
二诊:患者内服中药7剂后复诊,反馈瘙痒感和渗液情况已大为减轻,异味几乎消失。继续调理两周,同时嘱其注意保持足部干燥、选择透气的鞋袜。
结果:患者脚部皮肤已恢复光滑正常,困扰其多年的脚气得以痊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