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脱发已不再是中年男性的“专利”,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也开始面临发际线后退、头顶日渐
稀疏的困扰。其中,雄性激素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 是最常见的类型。新加坡贡方堂TCM
丘保润医师指出,“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肝藏血”,头发的生长与色泽润枯,与肝、肾、
脾三脏及气血的盛衰息息相关。因此,“雄秃”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里,而非表象。
中医如何看待“雄秃”?
1.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这是最常见、最根本的原因。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充足则毛发浓密润泽。若
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倦过度、房事不节,导致肾精亏虚,肝血也随之不足,无法上荣于头顶,发根失养,
则头发枯萎、脱落。
2.气血两虚,无以濡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思虑过度、饮食不节会损伤脾胃,导致气血化生不足。气虚
则推动无力,血虚则发失所养,同样会导致头发稀疏脱落。
3.血热风燥,毛窍失养:多见于青壮年。由于压力大、情绪紧张(肝郁化火)或嗜食辛辣油炸(脾胃积热)
,导致血热内生。血热会灼伤阴血,血燥生风,风热上扰巅顶,毛窍失于濡养,头发则会突然脱落或变得
干枯纤细。
4.瘀血阻络,血不达顶:“久病必瘀”。无论是气虚推动无力,还是气滞血行不畅,都会导致瘀血内停。
瘀血阻塞头皮络脉,新血无法顺利抵达毛囊,发根得不到滋养,也会逐渐脱落。
中医是如何治疗的?
中医治疗雄秃绝非简单地“涂生发水”,而是强调辨证论治,整体调理。通过内服中药、针灸、外用洗剂等
方法,旨在恢复脏腑和气血的平衡,从根源上改善生长环境。
经典思路与药方参考:
治疗常以 “滋补肝肾、养血活血、凉血祛风” 为基本原则。著名的神应养真丹、《医宗金鉴》的祛风换肌
丸等方剂常作为基础方加减化裁。
一个基础方剂思路(仅供参考,务必遵医嘱):
针对常见的肝肾不足兼有血虚型,治法为滋补肝肾、养血生发。
熟地黄: 15g -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当归: 10g - 补血活血。
枸杞子: 12g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菟丝子: 12g -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川芎: 9g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能引药上行。
丹参: 12g - 活血凉血,祛瘀生新。
侧柏叶: 10g - 凉血止血,生发乌发。
炙甘草: 6g - 调和诸药。
(注:此为示例方,临床需根据个体情况如是否有热、湿、瘀等严重程度进行加减,如血热明显加丹皮、生
地;湿热重加茯苓、白术。切勿自行抓药。)
外治法:可选用侧柏叶、当归、生姜等煎汤外洗,或用药酊擦拭头皮,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
雄性激素脱发的日常饮食建议:
多吃这些(补肾养血健脾)
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桑葚(补肾益精,每日一小把)。
坚果与水果:核桃、枸杞(滋补肝肾)。
杂粮:薏米、山药(健脾祛湿,减少头油)。
坚决少吃(生湿助热)
高糖食物:奶茶、蛋糕、甜品。
油腻辛辣:油炸食品、火锅、烧烤。
生冷寒凉:冰饮、冰淇淋。
生活核心
戒熬夜(伤肾精)。
保持心情舒畅(舒肝气)。
总结:常喝三黑粥(黑豆、黑米、黑芝麻),少吃甜腻油炸之物。
医案
患者:陈先生,35岁,新加坡IT从业者。
主诉:近两年头顶头发明显稀疏,头皮可见,发质细软,出油较多,伴有腰膝酸软、睡眠差。工作压力大。
诊查:舌红少苔,脉细弦。
辨证:肝肾阴虚,兼有血虚血热。长期熬夜耗伤肾精,压力导致肝郁化火,虚热上蒸,故发失所养而脱落。
治法:滋补肝肾,凉血养血,安神生发。
方药:以上述基础方思路为主,加入夜交藤安神,地骨皮清虚热。并建议调整作息,缓解压力。
复诊:两月后脱发量显著减少,睡眠改善,头顶可见微小绒毛长出。继续守方加减治疗中。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