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被反复发作的腰痛困扰?久坐站不起,弯腰直不起,阴雨天更是如影随形?
腰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指出,现代人腰痛高发,但原因绝非单一的“肌肉劳损”或“腰椎间盘突出”可以概括。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且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循行于腰背,腰痛与肾气亏虚、外感风寒湿邪、气血瘀滞、跌扑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寒湿痹阻”型腰痛尤为多见,尤其是在新加坡这样常年湿热,但室内冷气充足的环境中。其典型表现为以下几点。
腰部冷痛、沉重:感觉腰里像灌了冷水或绑了重物。
遇冷加重,得温则减:阴雨天、吹空调、接触冷水时疼痛加剧,热敷或温暖环境可缓解。
转侧俯仰不利:活动受限,起床或翻身困难。
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或濡缓。
丘医师解释,这多因肾阳不足,腰府失于温煦,加上外感寒湿之邪侵袭,滞留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若不及时调理,寒湿深入,缠绵难愈。
腰痛吃什么中药效果好?
面对此类寒湿腰痛,丘保润医师特别推崇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名方——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此方药味精简,仅四味,却力专效宏。
甘姜苓术汤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脾渗湿的功效。
方中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振奋脾肾之阳,为君药。如同在体内点燃一把驱寒的火焰。
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利水,使湿邪从小便而去,为臣药。如同疏通水道,排出湿气。
白术苦温燥湿,健脾益气,助茯苓利湿,助干姜温运,为佐药。如同稳固堤坝,防止湿气再生。
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四药合用,核心功效在于温中散寒,健脾除湿。 它尤擅长治疗“肾着”之病,即寒湿之邪“着”于腰部(肾之外府)引起的“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丘医师指出,此方通过温补脾肾之阳,祛除滞留腰部的寒湿,从根本上改善腰部冷、重、痛的症状,恢复气血通畅。
配合针灸,疏通经络效果翻倍
丘医师强调,中药调理的同时配合针灸,能更快打通腰部淤堵的经络。他常选取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等穴位,通过针刺激发经气,增强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针灸的 “通” 与中药的 “补” 相辅相成,既能快速减轻疼痛,又能巩固疗效,降低复发几率。
医案
患者:谢女士,45岁。
主诉:反复腰痛3年余,近2月加重。腰部冷痛沉重如坐水中,尤其下午和空调房内明显,阴雨天痛甚,需戴护腰,转侧不利,怕冷,疲倦。
初诊:舌淡胖苔白腻,脉沉濡。
诊断:腰痛(寒湿痹阻型)。
开方:甘姜苓术汤加减(丘医师根据体质稍作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服用。
针灸:每周2-3次。取穴肾俞(温针灸)、命门、腰阳关、大肠俞、委中、足三里。
结果:治疗1周自觉腰部沉重感减轻,冷痛稍有缓解;治疗2周冷痛感明显减轻,下午及空调房内不适感大减,活动较前灵活;治疗4周腰部冷痛沉重基本消失,可自如转侧俯仰,不再依赖护腰,精神好转。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