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耳鸣、失眠暴躁,血管像要爆开…面对顽固性高血压,中医有什么好的方法?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表示,中医认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两者一升一降,维持人体气的大循环,有医家认为收缩压高是木火之气上逆太过,舒张压高是金水之气收敛之力弱所导致。在治疗上各有所侧重。
高血压的中医证型有很多,这里主要讲述一下最常见的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这种高血压主要表现是头痛头晕,口干口苦,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肝阳就像火箭,人发怒或者是含盐量高等不健康的饮食就像在给火箭加燃料,加满燃料后,这个火箭直接朝着人体最高的地方“头”发射。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健康饮食来减少火箭的燃料,还要用一个“网”拦住火箭,从而平息肝阳。
肝阳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上亢的,因为肝肾中的阴液会吸引住肝阳,正如《黄帝内经》所讲“阳嘘阴吸”,阴气就像吸铁石一样将阳气牢牢吸住,万物才能“负阴而抱阳”。
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的阴液就会越来越少,这个“磁铁”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差,就会出现阳气上亢的情况,这时中医会用一些酸甘的药,酸味主收敛,甘味主补益,酸甘合用化阴,以此来增加阴液。
人在发怒时,气会带动肝阳往上冲,血压也会因此升高。
三草降压汤
很多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都陷入"药越吃越多,血压越控越差"的困境。丘医师指出,这类患者多属 "肝阳上亢、痰瘀互结" 证,用对经方往往能突破瓶颈。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经典名方三草降压汤,这个方子虽然仅有简单的五味药组成,可谓是方小力专。
三草降压汤由:益母草30g、夏枯草15g、龙胆草10g、白芍20g、炙甘草10g五味药组成。
功能:清肝泻火,滋阴柔肝,活血利水。
主治: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病。
用法:水煎服,日1剂,每日2~3次。
具有清肝泻火、滋阴柔肝、活血利水的功效,对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病均有良好的功效。
益母草,听名字便知道这味草药是妇科圣药,又叫坤草,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水的功效。益母草为厥阴血分之圣药,性善行走,能活血通经,利水降压,祛瘀以助血行,利水以助降压。《本草纲目》言其治疗“血晕、血风、血痛”等;
夏枯草,每到夏至便枯黄凋谢,苦泄辛开,善清肝火,其性寒凉,行肝气而开郁结,散郁结,降血压,是高血压病常用之药。
龙胆草味道像胆汁一样苦,性味较寒凉,可以泻肝火,善除肝经湿热,如著名的龙胆泻肝汤便是以龙胆草为君药。
芍药与甘草合用酸甘化阴,夏天的酸梅汤同样是酸甘的味道,故能补肝肾阴血之不足。诸药合用,不仅治气,同样治血、治脉。且芍药、甘草相配,酸甘化阴,滋养肝阴,平抑肝阳。肝阴得养则水能涵木,木火不炽。
在治疗高血压时,时刻不能忘记虚实兼顾,攻补兼施,三草降压汤用益母草活血的同时,又用白芍养血;
用夏枯草、龙胆草清肝火、降逆气的同时又用炙甘草补中益气,防止寒凉之品损伤脾胃正气;
用益母草利水,龙胆草清利湿热的同时,用白芍敛阴,做到利水而不损伤阴津,滋阴而不恋邪。可谓配伍精妙,水平高超。
龙胆草苦寒沉降,清泻肝经之火,兼以清热燥湿,功专力大,直折火势;龙胆草性寒容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天2-3次。
重用芍药,和营敛阴,缓急解痉;使以甘草和中护胃,调和诸药。
全方药仅数味,但方简力宏,既能活血利水,又能清肝降火,针对高血压气血失调的病机本质,虚实并重,气血兼调,从而达到降血压之目的。
加减用药:
如加牛膝引火下行,加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
加黄芩、栀子清泄肝火;
加大黄泻下实热;
加丹皮凉血活血;
加钩藤、菊花平肝熄风;
加茯苓、泽泻、滑石利湿消肿。
医案
患者:张先生,60岁。
主诉:被高血压困扰了12年,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厄贝沙坦等3种降压药,血压仍在 150-165/95-105mmHg 间波动。
初诊:常觉头晕目眩、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辨证:肝阳上亢、湿热瘀阻。
治以:清肝泻火、活血利水。
开方:三草降压汤加减。
方药:益母草 30g、夏枯草 15g、龙胆草 6g、白芍 20g、炙甘草 6g,7 剂,水煎服,日 1 剂。
结果:服药3天后,张先生晨起头晕明显减轻;5剂后复测血压降至135/85mmHg,头痛、口苦症状消失。续服2周巩固疗效,血压稳定在 120-130/80-85mmHg,困扰多年的 "高血压三件套" 也减至1种。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