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但如果发现阴道有异常的出血,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异常出血的情况其实有很多,两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间隔小于21天,或者超过35天,都属于异常情况。
性交出血、排卵期出血、服用避孕药后出血、妊娠期出血、绝经后的出血都属于异常出血的情况。
除此之外,我们常说的月经不调很可能也是「阴道的不规则出血」。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妇科丘保润表示,导致阴道异常出血的病因有很多:
生殖器感染:如宫颈炎、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疾病因素:如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宫颈息肉等;
生殖器损伤:性交准备不充分或粗暴性行为时导致的阴道、宫颈或外阴局部损伤;
激素问题: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均有可能引起异常子宫出血;
全身性疾病问题:血液系统疾病、肝功能异常等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下降。
中医理论认为,异常子宫出血主要与肝脏、脾脏和肾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黄帝内经》中指出“女子以肝为本”,肝气郁结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脾脏虚弱则无法有效控制血液,导致经血不循常道;肾脏虚弱则精气不足,影响月经的正常调节。
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脾虚证表现为经血量多、颜色淡、质地稀薄,并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
血瘀证则表现为颜色暗沉并伴有血块,同时伴有小腹疼痛和痛经;
血热证表现为经血量多、颜色鲜红,并伴有口干、便秘等症状;
肾虚证则表现为经血量少、颜色淡或持续不止,同时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并非仅仅着眼于子宫局部的病变,而是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全身症状、脉象、舌象等,精准判断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调理
多采用天然草药,其药性温和,副作用相对较小。能够从根本上调节身体的气血、脏腑功能,改善内分泌环境,促进子宫的正常生理功能恢复。例如,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可以促进瘀血排出,止血调经的中药能有效止住出血。
中医外治疗法
中医特色疗法丰富多样。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对异常子宫出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艾灸则能温通经络、散寒止血,增强子宫的收缩能力,减少出血。
患者,女,时年37岁,
初诊:诉阴道不规则出血1个月余。
病史:平素脾胃虚弱,2个月前因过食生冷油腻之品,加之饮啤酒过量,致胃脘疼痛,大便溏泄,经对症治疗胃疼缓解,继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时多时少,经口服、注射止血药及中成药治疗,阴道出血仍淋漓不断,色淡红质稀,面色无华,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小腹坠痛。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脉沉弱。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血常规正常。
诊断:(脾虚型)崩漏。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用健脾止血汤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0g,醋白芍12g,醋香附10g,醋柴胡6g,升麻6g,黑地榆12g,阿胶10g,陈皮10g,砂仁10g,炙甘草6g,米醋(后下) 120mL。10剂,水煎服。嘱: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避免过度劳累。
二诊:阴道出血停止,纳食增加,仍感气短乏力、小腹坠痛,大便溏薄日1次。舌脉同前。按上方去阿胶、地榆、米醋,加炒薏苡仁30g,醋延胡索10g,生姜3片,10剂,水煎服。
三诊:面色渐红润,纳食正常,气短乏力明显缓解,小腹坠痛消失,大便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