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感觉自己容易疲劳、动辄气短、睡眠质量差、指甲苍白、头发干枯等?这些都是气血亏虚的典型表现。气血不足并非单一症状,而是身体发出的综合警示!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现代人气血不足多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长期熬夜耗伤气血,久坐缺乏运动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过度节食或偏食造成营养不均衡,情绪压力大也会影响气血运行。此外,女性因生理期、孕育等生理特点,更易出现气血不足问题。
中医调理气血的三大核心方法
饮食调理:以食养气,以味补血丘保润医师建议,日常饮食应遵循 "健脾养胃、补气养血" 原则。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首先要养护好脾胃功能。可多食用山药、莲子、小米等健脾食物,搭配红枣、桂圆、红豆、黑豆、瘦肉、动物肝脏等补气血食材。
推荐两个经典食疗方:
黄芪党参乌鸡汤(黄芪 15g、党参 10g、红枣 5 颗,与乌鸡共炖),气血双补;
五红粥(红豆、红皮花生、红枣、枸杞、红小豆煮粥),适合日常保健。需注意避免生冷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经络疏通:激活气血运行通道气血不足者多伴有经络阻滞,通过穴位按摩或艾灸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重点按摩足三里(健脾养胃要穴)、血海穴(补血活血)、三阴交(调补三阴经气血)、气海穴(补气益气)等穴位,每天每穴按压 3-5 分钟,以酸胀感为宜。
体质偏寒者可配合艾灸,借助热力增强穴位功效。
中药调理:辨证施治,个性化配方中医调理气血讲究辨证论治,需根据个人体质差异配伍用药。对于单纯气血两虚者,常用八珍汤(四物汤 + 四君子汤)加减;
若伴有脾虚湿盛,需先健脾祛湿再补血,以防滋腻碍胃;阳虚怕冷者可加入黄芪、肉桂等温阳药。
新加坡贡方堂 TCM 丘保润医师强调,中药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通过精准辨证开具个性化药方,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医案
患者:周女士,26岁,销售
主诉:长期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近2年疲劳加重,月经3天即净,爬楼梯气喘,经常头晕目眩,体检显示中度贫血。
中医辨证:面色萎黄、舌淡胖有齿痕、脉细弱
诊断:气血两虚,心脾不足
开方:八珍汤加减,基础方加浮小麦、龙眼肉养心安神,柴胡疏肝。
艾灸调理:每日灸关元、足三里培补元气。
结果:第一周疲劳感减轻,舌齿痕变浅;第2周面色红润,可连续慢跑20分钟;第三周月经延长至5天。
气血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与坚持。如果你正受气血不足困扰,不妨从调整生活习惯开始,结合中医专业调理,让身体重新充满 "元气"。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