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算过,你一天有多少小时是低着头过的?偶尔猛一抬头,还会眼前一黑,头晕目眩?长时间的低着头玩手机看电脑,令你从最初的颈肩酸痛,到后来的手麻、头晕、头痛,甚至影响睡眠和心情,这不是别的,正是困扰越来越多人的颈椎病。

症状与危害有哪些?
颈椎病的症状复杂多样,远不止颈肩酸痛那么简单。
局部与上肢症状:
颈肩部僵硬、酸痛、活动受限(无法自由转头、仰头)。
疼痛可放射至肩背、上臂、前臂,甚至手指。
手臂或手指出现麻木、无力感。
头部症状:
头晕、头痛,尤其在转头时加重。
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特殊类型症状(严重时出现):
交感神经型: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慌、胸闷。
椎动脉型:因椎动脉受压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突发性眩晕,甚至猝倒。
脊髓型(最严重):行走不稳,双脚有踩棉花感,大小便功能障碍。此类型需高度重视。

中医如何治疗颈椎病?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中医称颈椎病为“项痹”,认为其核心病机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为本,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为标。
1. 中药内服
根据辨证分型,常用方剂有:
葛根汤:适用于风寒袭表,项背强痛明显的初期患者。
独活寄生汤:适用于肝肾两亏,兼有风寒湿邪,症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者。
活血止痛汤:针对气滞血瘀严重,疼痛如刺、痛处固定的患者。
其中丘医师常用经典方——葛根汤加减,来源于《伤寒论》,非常适合颈椎病初期或急性发作。
组成与方义:
葛根30g(君药):升阳解肌,舒筋活络,专治项背强痛。
麻黄9g:发汗散寒,开泄腠理。
桂枝9g:解肌发表,温通经脉。
白芍15g:养血敛阴,缓急止痛,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
生姜9g、大枣 6枚:调和脾胃,助气血生化。
甘草6g:调和诸药。
临证加减:
若寒湿重,加羌活、威灵仙以祛风除湿。
若血瘀疼痛明显,加川芎、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
若手臂麻木,加鸡血藤、丝瓜络以通络止麻。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疏通膀胱经、胆经、督脉的气血。常用穴位:颈夹脊穴、风池、天柱、肩井、后溪、悬钟。电针、温针(艾灸烧针尾)效果更佳。
3. 推拿正骨:专业医师运用滚、按、揉、拿等手法放松颈部紧张的肌肉,再以轻柔的扳法调整小关节错位。
4. 牵引与导引:颈椎牵引可增宽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压力。传统的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导引术,能有效锻炼颈部肌群,恢复其动态平衡。
5. 外用辅助:新加坡贡方堂金络油
在综合治疗之余,一款高效的外用产品能迅速缓解日常不适。新加坡贡方堂金络油精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中草药成分,能深入渗透,直达病所。
使用方法:取适量贡方堂金络油于指尖,点涂在风池穴(后颈发际两侧凹陷处)、肩井穴(脖子根部到肩膀顶端的正中点)及最疼痛的肌肉僵硬点。用指腹以画圈方式轻柔按摩2-3分钟,直至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宜。每日可使用2-3次,尤其在感到疲劳和酸痛时使用效果更佳。
作用原理:其药力能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和炎症,是家庭和办公室必备的“颈椎救星”。

医案
患者:王先生,45岁,设计师。
病史:长期伏案工作,颈肩部酸痛伴右上肢麻木半年,加重一周。晨起时颈部僵硬,转头时头晕,阴雨天症状明显。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紧。
查体:颈部肌肉紧张,压痛点明显,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影像学: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C6椎间隙狭窄。
辨证:寒湿痹阻,气滞血瘀。
治疗:
针灸:取颈夹脊、风池、肩井、手三里等穴,温针治疗。
推拿:放松颈肩部肌肉,行轻柔的颈椎旋转扳法。
中药:以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外用:嘱其工作间隙用贡方堂金络油按摩风池穴和肩井穴。
疗效:治疗一周后,疼痛麻木明显减轻,头晕消失。连续治疗三周,症状基本消除。嘱其坚持做颈椎保健操,并注意颈部保暖,随访半年未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