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几个月才来一次,体重不断上涨,身上的汗毛也越来越重……这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惹的祸!

多囊卵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很多多囊患者一拿到化验单,就盯着“雄激素高”“无排卵”发愁,其实中医看来,多囊叫“月经后期”“不孕”,核心是“气血不通、痰湿阻滞”,就像土地被泥浆糊住,种子没法发芽。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总结出最常见的3种证型,尤其第一种占了8成。
1. 痰湿阻滞,卵巢“被糊住”
这是多囊最常见的类型,就像身体里积了一滩“烂泥”。平时爱喝奶茶、吃蛋糕,久坐不动,脾胃运化差就会生痰湿,痰湿顺着气血流到卵巢,把卵泡“裹住”,自然不排卵、月经乱。表现为月经推迟、闭经,肚子上的肉一捏一把,舌苔白腻,脸上油光、长痘长斑,刘女士就是典型的痰湿体质。
2.肝郁气滞,气血“被憋住”
职场女性、备孕焦虑的姑娘容易中招。压力大、爱生气,肝气就会“堵”住,气血没法顺畅流到子宫和卵巢,卵泡长不大、排不出。表现为月经忽前忽后,经前乳房胀痛、小腹胀,脾气急躁,甚至抑郁失眠,有的还会出现经量少、颜色暗的情况。
3.肾虚血瘀,动力“跟不上”
先天体质弱、反复流产、熬夜透支,都会耗伤肾气。肾是“孕育之本”,肾虚了就没力气推动气血运行,时间长了气血瘀滞,卵巢功能下降。表现为月经推迟时间长,甚至闭经,怕冷、腰膝酸软,备孕总怀不上,有的还会出现潮热盗汗。

多囊卵巢月经不调怎么办?
“治多囊月经不调,关键是‘先化痰、再活血、后调补’。”丘保润医师说,针对最常见的痰湿阻滞型多囊,她临床用经典方剂芎归二陈汤治疗的效果特别好,这个方子是“二陈汤”加“川芎、当归”改良而来,既能清痰湿,又能通气血,帮卵巢“松绑”。
芎归二陈汤就像给身体“清淤泥、通河道”,核心思路是化痰湿、调气血。
化痰主力军(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半夏:是燥湿化痰的“大将军”,力量强悍,直捣痰湿巢穴。
陈皮:理气行气,气顺则痰消。
茯苓:健脾利湿,从源头减少痰湿的生成。
活血生力军(芎归散:川芎、当归)
当归:补血养血的同时又能活血,是温良的“安抚者”。
川芎:被誉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活血行气的力量非常强,是打通瘀阻的“先锋官”。
“这个方子的构思非常巧妙,”丘医师赞叹道,“二陈汤负责‘化痰’,把黏稠的垃圾稀释;芎归散负责‘活血’,将板结的瘀血打散并推出去。 两者协同,如同一边冲刷一边疏通,共同把堵塞胞宫的痰湿瘀血清理干净,为月经的来潮和卵子的排出扫清障碍。”
加减妙用
若肾虚明显,腰膝酸冷,会加入 菟丝子、淫羊藿 来温补肾阳。
若脾虚严重,腹胀便溏,会加入 白术、苍术 来强化健脾。
若瘀血很重,舌有瘀斑,会加入 桃仁、丹参 来增强活血之力。

医案
患者:田女士,24岁。
主诉:因“月经停闭6个月”前来就诊。她身高160cm,体重70公斤,面部痤疮明显,自述乏力嗜睡,喉中常有痰感。
初诊:片子B超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
辨证:脾虚痰湿内盛,阻滞冲任。
治法:健脾化痰,活血通经。
方药:芎归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川芎、当归、苍术、香附、胆南星、牛膝。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服用7剂后,自觉身体轻快,喉中痰感消失。效不更方,续服7剂。
三诊:月经来潮,量少色暗。调整方剂,在经后加入山药、菟丝子等补肾之品,平时仍以芎归二陈汤加减为主方。
结果:调理三个月后,患者月经已能按时来潮,体重下降5公斤,面部痤疮基本消退,复查B超提示卵巢状况明显改善。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