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上出现一串串红疹水泡,像火烧、像针扎一样疼痛难忍?这就是俗称“缠腰龙”的带状疱疹。它究竟从何而来?会不会传染给家人?

带状疱疹是怎么产生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皮肤科专家丘保润指出,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的元凶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在初次感染这种病毒时,会表现为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并不会被清除,而是会长期“潜伏”在人体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处于“沉睡”状态。
当我们因为劳累、熬夜、压力过大、年老体弱或患有慢性疾病导致免疫力急剧下降时,这个“沉睡”的病毒就会被再次激活。它沿着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区域,进行大量复制,从而引发剧烈的神经炎症和皮肤疱疹。
而从中医角度看,这属于“蛇串疮”、“缠腰火丹”的范畴。 丘医师解释说,其病机核心多与肝胆湿热、火毒蕴结有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导致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与热勾结,外感毒邪,最终湿热火毒蕴积于肌肤,循经而发。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里的“湿”和“热”太重,加上外邪,一起爆发在了皮肤上。
带状疱疹会传染吗?有条件,需警惕!
丘医师强调,带状疱疹本身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它的传染源是皮损处的水疱液。如果你从未得过水痘或者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直接接触了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你可能会被感染并患上水痘,但不会直接患上带状疱疹。
对于已经得过水痘或接种过疫苗的人来说,传染风险极低。因此,家中如有患者,应尽量避免水疱液接触孕妇、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水疱结痂之前,都应注意隔离。

带状疱疹中医怎么治疗?
“治疗带状疱疹,不能只盯着‘杀毒’,更要调体质、止疼痛、防后遗症。”丘保润医师说,他临床常用龙胆泻肝汤内服,搭配贡方堂御肤膏外用,内清湿热、外止疼痛,效果很受患者认可。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 柴胡、甘草、当归、生地组成。
方解
君药:龙胆草 大苦大寒,既能强力泻除肝胆实火,又能清除肝经湿热,就像“灭火器”一样,直击病灶。
臣药:黄芩、栀子 两味药苦寒泻火,能协助龙胆草增强清热利湿的功效,让体内的“火气”和“湿气”更快排出。
佐药: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 泽泻、木通、车前子能清热利湿,给湿热毒邪打开“出口”,让它们从小便排出;生地、当归则能滋阴养血,防止苦寒药物损伤身体阴血,做到“祛邪不伤正”。
使药:柴胡、甘草 柴胡能舒畅肝胆之气,还能引导诸药精准作用于肝经;甘草则调和所有药物的药性,保护脾胃不受刺激。

对于皮肤表面的疱疹,单纯内服药力可能有所不逮。丘医师会配合使用贡方堂御肤膏。此膏由多种中药熬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活血止痛的功效。
直接作用于患处,能快速缓解局部的灼热、疼痛感,促进水疱收干、结痂,加速皮损愈合,并且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留下色素沉着或疤痕的可能。

医案
患者:林女士,55岁。
主诉:左侧胸背部疼痛1周,伴疱疹2天。
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背部出现灼痛感,2天前出现疱疹,未治疗今来诊。症见左侧胸背部疼痛,第4~6胸椎左侧可见簇集状疱疹,呈斜带状分布至胸部,疱疹大小不等,浆液少,皮色鲜红,局部灼痛,瘙痒,夜间痛甚,难以入睡。
初诊:皮损局部红、不肿、灼痛、瘙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诊断:蛇串疮。
诊断:肝胆湿热。
治法:疏肝利胆,清利湿热。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10g 黄芩6g 栀子10g 泽泻10g 车前子10g 当归6g 生地10g香附10g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外用贡方堂御肤膏。
外用:疼痛处涂抹贡方堂御肤膏,每日3次,涂抹后避免摩擦患处,穿宽松棉质衣物。
医嘱: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海鲜等发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二诊:7天后疼痛有所减轻,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上方加元胡10g,大黄10g,续服7剂。
结果:疼痛完全消失,疱疹全部结痂。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