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嘴里长了溃疡,吃点热的、辣的,甚至说话都会引发一阵刺痛。火锅?烧烤?根本想都不敢想,简直是“舌尖上的酷刑”。更气人的是,它刚走一个,没消停两天,下一个又“卷土重来”……你是否也正在被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所困扰?如何才能根除呢?

为何口腔溃疡会找上你?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口腔溃疡,俗称“口疮”,在中医看来,口腔溃疡并非单纯的局部问题,其病机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核心可以概括为 “火”与“虚”。
“火”:指功能过亢的实火(如心、胃火),或阴液不足的虚火。
“虚”:指脾胃气虚或阴血亏虚,导致黏膜修复力差、虚火上炎。
据此可分为四大常见类型:
心脾积热:最常见,因吃辣熬夜所致,溃疡红、肿、痛明显。
胃火上炎:因饮食不节所致,溃疡多伴口臭、便秘。
阴虚火旺:因熬夜劳累所致,溃疡反复发作、红肿不明显,伴口干手足心热。
脾胃气虚:因体质或过劳所致,溃疡不红、痛轻但难愈合,伴乏力。

中医如何治疗?
中医治疗绝非简单地“泻火”,而是通过辨证,找到病根,对证下药。对于心脾积热/胃火上炎:治法为清心泻脾,清胃泻火。对于阴虚火旺:治法为滋阴降火。对于脾胃气虚:治法为健脾益气,甘温除热。外治法如中药漱口液(如金银花、甘草煎水)、锡类散、冰硼散等局部用药,能迅速止痛、促进愈合,常与内服药配合使用。
今天丘医师给大家推荐一款对于常见的实火型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胃火上炎)有着显著疗效的经典方,导赤散合清胃散。
方剂来源:导赤散源于《小儿药性直诀》,清胃散源于《脾胃论》。
治法:清心火,泻胃热。
组成与剂量(参考):生地黄 15g - 凉血滋阴,木通 6g - 上清心火,下利小便,竹叶 10g - 清心除烦,黄连 6g - 清泻胃火,升麻 9g - 清热解毒,并能引药上行至口腔,当归 9g - 养血活血,有助于消肿止痛,牡丹皮 9g - 凉血活血,生甘草 6g -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方义浅析:
此方以黄连、生地黄为君,清胃凉血。
木通、竹叶引导心与小肠之热从小便排出;升麻散火解毒,兼为“口腔引经药”;牡丹皮、当归助生地黄凉血和营,共为臣佐。
生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
现代应用:适用于溃疡红肿疼痛明显、伴有便秘、尿赤的实热证患者。
日常如何预防?
管住嘴:少吃辛辣、油炸、过烫的食物;控制烟酒;适量摄入甜食,因其易助湿生热。
守住睡眠:避免长期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是滋阴降火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防止肝郁化火。
注重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饭后可用淡盐水漱口。

医案
患者:李女士,35岁,设计师。
主诉:反复口腔溃疡发作2年,近一周因赶项目熬夜后加重。口腔内多处溃疡,疼痛难忍,影响进食,伴有口干口苦、心烦、大便干燥。
查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溃疡周围黏膜鲜红肿胀。
诊断:口疮(心脾积热,兼有胃火)。
治法:清心泻脾,通腑泻热。
方药:导赤散合清胃散加减。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并用锡类散外敷溃疡面。
反馈:服药后大便通畅,疼痛大减,溃疡明显缩小。去生大黄,加麦冬12g以养阴,续服5剂巩固。后嘱其调整作息,随访三月未再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