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时常感觉自己整天浑身没劲,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明明睡了八九个小时,可白天还是像个“电量不足”的手机?照照镜子,脸色蜡黄,朋友见了都忍不住问你“是不是没睡好”?以上这些表现说明你可能是气血不足了!怎样才能把亏掉的气血“补”回来呢?

气血不足的常见表现具体有哪些?
与“气”相关(气虚):
精神不振,容易疲劳:总感觉浑身乏力,说话有气无力。
头晕耳鸣: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气血供养。
自汗:不因劳累、天气炎热而自然出汗,是气虚固摄不住津液的表现。
抵抗力差:容易感冒,且病程较长。
与“血”相关(血虚):
面色无华:脸色苍白、萎黄或淡白,缺乏红润光泽。
心悸失眠: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导致心慌、心跳不安、睡眠浅、多梦。
唇甲色淡:嘴唇、眼睑和指甲的颜色发白。
毛发干枯:头发干枯、分叉、易脱落。
气血两虚共见:
手足麻木:“血虚生风”,肢体末端得不到充分濡养。
视力模糊或眼花。
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闭经。
为何会气血不足?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表示,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血气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气血的消耗大于生成,是导致不足的根本原因。
脾胃虚弱:暴饮暴食、过度节食、嗜食生冷肥甘,都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气血生成无源。
思虑过度:“思则气结”,过度思考会消耗心脾之血。
劳累过度:长期的体力或脑力透支,会大量消耗气和血。
久病不愈:慢性疾病会持续损耗人体正气和阴血。
失血过多:如女性月经过多、产后失血,或外伤、手术等。
房劳过度:会耗损肾精,而精能化血。

中医如何调理气血不足?
想要养出好气色,一定要从气血双补入手,今天丘医师为大家介绍一个气血双补的“千古名方”——八珍汤。
方剂组成:
补气部分(四君子汤):
人参(或党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
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
茯苓:健脾渗湿,使补而不腻。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补血部分(四物汤):
熟地:滋阴补血,填精益髓。
当归:补血活血,是补血之圣药。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和营。
川芎:活血行气,使补血而不滞血。
配伍精妙:
八珍汤将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合二为一,实现了气能生血,血能载气的良性循环。四君子汤补气,为血的生成提供动力;四物汤补血,为气的运行提供物质基础。两者相得益彰,共奏气血双补之效。
现代用法:通常加入生姜和大枣作为药引,进一步增强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作用。现代也有中成药“八珍丸”或“八珍颗粒”,便于服用。

医案
患者:李女士,35岁,白领。
主诉:近半年感觉极度疲劳,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工作效率低下。
查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气血两虚证。
治疗:中药:予以八珍汤加味。处方: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熟地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酸枣仁10g,远志6g。7剂,水煎服。
针灸:每周两次,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神门。
反馈:一周后,患者自述精神好转,睡眠改善。继服上方14剂后,面色渐见红润,月经量较前增多,头晕心悸基本消失。嘱其继续服用八珍丸一个月巩固,并注意日常调养。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