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焦虑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越来越多的人总是一点小事就炸毛、半夜睁眼到天亮、莫名的心慌气短,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中医古籍中并无“焦虑症”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郁证”、“脏躁”、“惊悸”、“不寐”、“怔忡”等范畴。其核心病机是“气机郁滞,心神被扰”。

焦虑症会有哪些症状?
烦躁易怒:多与肝气不舒有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滞则易化火,导致情绪不稳,一点小事就容易发火。
忧思过度: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思虑伤脾,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无法濡养心神,导致胡思乱想、多疑善虑。
惊恐不安:多与肾精亏虚有关。肾主恐,肾精不足则志不安,易出现无缘无故的恐惧感、濒死感。
躯体症状:
胸胁胀满、喜叹息:肝经布于胸胁,气机郁滞于此,则感觉胸闷、胁肋胀痛,长出气后感觉舒坦。
心悸怔忡、眠差多梦:心藏神,心血不足或心火亢盛,都会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心慌、心跳剧烈、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脾虚失运,则食欲不振、腹部胀满;肝气横逆犯脾,会导致腹泻或大便黏腻不爽。
头晕头痛、口苦咽干:肝火上炎,扰乱清窍,引发头晕、头痛,火性上炎则口苦咽干。
神疲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此为气血亏虚,心神失养的直接表现。

中医是如何治疗焦虑症的?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百会、神门、内关、太冲、三阴交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快速缓解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
除了外治的针灸疗法,中药内服也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今天丘医师给大家详细讲解一款经典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众多治疗焦虑症的经方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应用极为广泛,尤其适用于伴有明显躯体症状的焦虑症。
来源: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主治证型:少阳枢机不利,痰热内扰,心胆不宁。通俗讲,就是气机卡在了半表半里,同时体内有痰热,扰乱了心神。
典型表现
精神症状:烦躁易怒,紧张不安,失眠多梦,易惊善恐。
躯体症状:胸胁满闷,心悸亢进,头晕目眩,口苦,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感觉身体沉重,转动不灵活)。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组方分析
君药:柴胡—— 疏肝解郁,透达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调畅全身气机。
臣药:黄芩—— 清泄内热;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化痰散结。
佐药:
龙骨、牡蛎—— 本方精髓所在。重镇安神,潜阳敛阴,专门用于镇惊、安定心神,对心悸、惊恐、失眠有特效。
桂枝、茯苓—— 桂枝通阳化气,助柴胡透邪外出;茯苓利水渗湿,宁心安神。
大黄—— 少量使用,意在泻热和胃,使内热从下而走,并非为猛攻大便。
使药:大枣—— 补脾和胃,调和诸药,防止重镇药物伤及脾胃。
方义解读:本方构思巧妙,集疏肝、清热、化痰、镇惊、补虚于一体。它以柴胡、黄芩疏解肝胆郁热;用龙骨、牡蛎镇摄浮越之心神;配以茯苓、半夏祛除体内痰湿;佐以桂枝、大黄调畅上下气机。全方使郁滞之气机得舒,内扰之痰热得清,浮越之心神得安,故对复杂多样的焦虑症状有卓效。

医案
患者:李女士,42岁,公司中层。
主诉:因工作压力大,近半年出现心烦焦虑,入睡困难,多噩梦,易惊醒。自觉胸闷,常需深呼吸才觉舒畅,两侧胁肋部时有胀痛。遇小事即易怒,伴有口干口苦,头晕乏力。月经前症状加重。
查体: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弦细。
辨证:肝郁化火,心胆不宁(少阳证兼痰热内扰)。
治则:疏肝清热,镇惊安神。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加味:合欢皮15g,郁金10g以增强解郁安神之力。
反馈:服药7剂后,患者自述心烦、胸闷、口苦大为减轻,睡眠改善,噩梦减少。原方去大黄,加酸枣仁15g以养心安神。继服14剂后,情绪基本平稳,睡眠安稳,躯体不适感消失。嘱其调整生活方式,并常服中成药“逍遥丸”善后。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