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深夜被大脚趾剧痛疼醒,红肿得像个小馒头,连被子碰到都钻心?吃了顿海鲜大餐,隔天膝盖又肿又热,走一步都费劲?这可能是痛风在作祟!

痛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指出,痛风在古代中医被称为“白虎历节”,其发病并非偶然,而是内外因结合的结果,尤其与新加坡独特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1.外因:湿热气候,外邪侵袭
新加坡常年湿热,这种“湿热邪气”容易侵入人体,滞留于经络关节。对于本身脾胃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内外湿气相互勾结,极易诱发关节红肿热痛。
2.内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
热衷高嘌呤饮食(如海鲜、肉类、肉骨茶)、喜爱甜饮啤酒,这些“肥甘厚味”会加重脾胃负担。脾主运化,脾胃受损则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最终形成“湿热浊毒”。这便是痛风发作的内在病理基础。
3.诱因:劳逸失调,空调寒邪
长期缺乏运动,或突然剧烈运动,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加之长期处于空调低温环境,寒邪外束,将体内的湿热“封闭”在关节深处,不通则痛,从而突然引发剧痛。
痛风的典型症状,你中了几个?
剧痛突发:常于深夜或清晨突然发病,疼痛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部位典型:超过50%的首次发作位于第一跖趾关节(脚大拇指),此外踝、膝、腕、肘关节也可受累。
红、肿、热、痛:患病关节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触痛明显,甚至无法忍受被子的覆盖。
反复发作:若不彻底调理体质,痛风会反复发作,频率增加,并可能形成痛风石,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痛风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治痛风,不是简单‘降尿酸’,而是要‘清湿热、通经络’,从根源减少发作。”丘保润医师介绍,针对对于急性发作期或湿热并重的痛风(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口干、小便黄、舌苔黄腻),他常常用 “当归拈痛汤” 辨证加减,效果显著。
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启源》,由当归、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党参、甘草 15 味药材组成,具有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方中以羌活、防风 祛风胜湿,让湿气随汗而解;猪苓、茵陈、黄芩、苦参 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白术、苍术 健脾燥湿,切断湿气的来源;当归活血养血,通络止痛,防止诸药伤及阴血;升麻、葛根升发阳气,引药上行。
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疏风止痛之功,犹如为身体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使湿热去,经络通,则剧痛自止。

医案
患者:陈先生,35岁。
主诉:左脚第一跖趾关节反复红肿热痛3年,近一周因连续应酬饮酒后加重,夜间痛醒,步履艰难。
初诊:关节红肿灼热,触痛明显,伴有口干口苦,身体困重,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浊毒,流注关节(湿热痹阻)。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通络。
中药方:当归拈痛汤加减。
针灸方:太冲、太白、 内庭、阴陵泉等穴位进行针灸。
医嘱:严格戒酒,饮食清淡。
二诊:服药7剂后,陈先生反馈疼痛与红肿已消退大半,可下地缓慢行走。效不更方,续服7剂。
结果:诸症悉平,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