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便秘的同时,还会口臭,这两者常常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苦瓜”,特别是口臭,在社交中,令人十分尴尬,其实这些根源往往都在身体内部。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便秘是腑气不通在下焦的表现,而口臭是浊气上逆于上焦的结果。它们之间的桥梁,就是脾胃的升降失常。

为何会便秘+口臭?
胃肠积热——“垃圾堆在燃烧”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过食辛辣、油腻、烧烤或饮酒,导致胃肠“着火”,产生实火。这股火会灼伤津液,使大便干结如羊屎。同时,腐败浊气不能下行,反而像热蒸汽一样向上熏蒸,通过口腔排出,就形成了酸臭、腐臭的热性口臭。
津液亏虚——“河道里缺水,船行不动”
常见于不爱喝水、熬夜过多、久病或年老体弱的人。身体里的“阴液”(润滑剂)不足,无法滋润肠道。大便在肠道里艰难前行,导致干结难下。这种便秘不一定有火,但停滞的糟粕也会产生浊气,形成一种偏于燥结的臭味。

中医如何分型而治?
中医治疗从不“一刀切”,核心是通腑降浊,但方法因人而异。
1. 胃肠实热证
表现:大便干硬难解,数日一次,口臭浓烈如腐卵,伴有口干喜冷饮、腹胀、面红身热、小便短黄。
治法:清热泻火,润肠通便。
经典方:麻子仁丸。此方在小承气汤(泻下热结)的基础上加了麻仁、杏仁等润肠之品,是治疗“胃热脾约”便秘的千古名方。若热象极重,也可考虑调胃承气汤。
2. 阴虚肠燥证
表现:大便干结如羊粪,形体消瘦,或伴午后潮热、盗汗、口干不欲多饮,舌红少苔。
治法:滋阴增液,润肠通便。
经典方:增液汤合五仁丸。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好比给肠道“加水”,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等)则利用种仁的油脂来“润滑”,非常适合无水行舟的便秘。
除了以上内服中药,也可配合中医的外治法:
针灸:常选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等穴位以通调腑气。胃肠积热加合谷、曲池;气滞加中脘、阳陵泉;气血虚加足三里、脾俞。
推拿按摩:以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从右下腹开始,向上至肋下,再向左,最后向下至左下腹,可促进肠道蠕动。点按天枢、足三里等穴位亦有效、

医案
患者:李女士,34岁
主诉:大便干结,排便困难5日,伴口臭、腹胀3天。
辨证:阳明腑实证(热秘),兼有肝气不舒。
治法:泻热通腑,破气导滞。
开方:大承气汤合四逆散加减。
反馈:患者服药1剂后,当晚泻下燥屎数枚,其后大便溏薄2次,腹胀顿消,口臭大减。3剂后,大便已通,每日一行,质软成形。自觉身热、烦躁、口干等症状明显缓解。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