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那几天,总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它准时到来,说明身体运转正常。恨的是它带来的种种不适,但月经迟到,可能比月经到来更让人烦恼!
月经周期包括卵泡期、排卵和黄体期三个阶段。卵泡期是从月经开始至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的过程;排卵后进入黄体期,一般持续14天。
由于卵泡发育速度因人而异,不同女性的月经周期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在21至35天之间属正常范围。
此外,情绪波动、运动、饮食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引起周期波动。若月经推迟不超过7天,通常属于正常范围,无需过度担忧;若超过7天,则应引起关注,视为“月经推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这个“捣蛋鬼”在育龄女性中很常见,患病率为6%~20%。它会导致月经不规律、体毛增多、体重增加,甚至不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进而引发排卵功能障碍。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就像身体的“发动机”,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亢进时,都有可能发生月经的推迟。甲减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周期延长,而甲亢则可能使月经稀发甚至闭经。
卵巢功能减退:
卵巢功能衰退会导致月经量减少、周期推迟,还会出现潮热出汗、情绪波动、阴道干涩、尿频尿急等症状。这种情况在40岁以上女性中较为常见,但也可能发生在更年轻的女性身上。
怀孕:
作为育龄期妇女,月经推迟一定要首先排除妊娠的可能。
精神压力:
现代女性压力山大,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内分泌,导致月经推迟。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表示,从中医角度来看,月经不调,其实是身体内部的信号,是气血、脏腑功能出现了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月经的来潮与肝、脾、肾这三大脏腑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调血。如果肝气郁结、情绪不畅,就容易导致气机运行不通畅,进而影响经血运行,表现为月经推迟、经量减少或不来。
•脾主生血、运化。脾虚的人往往气血生化不足,血源不足,月经自然就会迟到或断断续续。
•肾藏精、主生殖。中老年女性在更年期前后,肾气渐衰,精血不足,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这类“月经不来”的情况,中医上叫“月经后期”或“闭经”,调理原则就是:调肝理气、补脾养血、温肾通经。
月经推迟方
组成:香附10克 白芍12克 当归12克 玫瑰花10克 炒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功效:养血疏肝,健脾调经。
主治:月经推迟。
用法:每日一剂,头煎加水约500毫升,水煮沸后再煮30分钟约得300毫升,二煎再加水约450毫升,煎法如前,余约300毫升。两煎药汁混在一起,饭后服,分早中晚各温服一次。
本方是逍遥散之变方而成,重点在于调肝,兼顾调脾,如兼有肾虚、血寒,或气虚、血虚、血瘀较重情况,可以根据药物进行加减运用,临床多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