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痘痘反复折磨的痛谁懂啊!没忍住挤了留下痘印痘坑,坑坑洼洼看着超级闹心~随即牵扯到的痘印痘坑、毛孔黑头、出油暗沉等问题。
痤疮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它的发病率在全球疾病排行榜上稳居第八位,跟高血压、糖尿病其实不相上下。
痘痘按照炎症从轻到重的不同表现,分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几种类型。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皮肤科专家丘保润表示,在中医看来,它不仅仅是皮肤表面的问题,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一种外在表现。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为痤疮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在中医典籍中,痤疮被称为“肺风粉刺”或“酒刺”。虽然名字听起来很诗意,但它的成因却十分复杂。中医认为,痤疮的根本原因在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肺、脾、肝、肾的功能异常。
肺主皮毛:如果肺热过盛,就会表现为面部红肿的痘痘。
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蕴会导致皮肤油腻、毛孔粗大。
肝气郁结:情绪波动会影响气血运行,容易引发下巴区域的痘痘。
肾虚精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耗伤肾精,导致内分泌紊乱。
因此,中医治疗痤疮不仅关注局部症状,更注重调理全身状态。
中医治疗痤疮离不开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这些方子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疗效显著。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剂及其适用人群:
枇杷清肺饮:适用于肺经风热型痤疮,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散风的作用。
茵陈蒿汤:适用于脾胃湿热型痤疮,能有效清除体内湿热。
逍遥散:适用于肝郁气滞型痤疮,可疏肝解郁、调节情绪。
桃红四物汤:适用于血瘀痰凝型痤疮,有助于活血化瘀、改善循环。
当然,具体用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患者,女,27岁
初诊:面部痤疮3年,加重1个月。
该患于3年前面部出现痤疮,时好时坏,部分有硬结,月经量少,月经后期,大便4~5日一行,平素喜食辛辣,近一个月由于休息不好,面部潮红不退,痤疮突然加重。
中医诊断:面部痤疮、色红、有硬结属太阳病。便秘、口干属阳明病。
处方:大柴胡汤加减,上热加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痤疮结节加山慈菇。
大青叶30g,菊花30g,夏枯草30g,连翘15g,蒲公英30g,金银花30g,牡丹皮15g,赤芍15g,桑叶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山慈菇20g,柴胡30g,黄芩10g,大黄15g(后下),芒硝20g,枳实30g,白芍20g,半夏15g,大枣6g,生姜10g。5剂。
复诊:患者服完5剂后大便每日1~2次,面部红肿消除,只是有轻微的红润,痤疮部分干瘪结痂,无新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