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大姨妈不规律,是许多女性共同的烦恼。月经不调总是推迟几天、十几天,甚至两三个月才来一次,这要怎么办?
月经不调总推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表示,从中医角度看,月经推迟主要与气血不足、肾虚和血寒三大因素密切相关。
气血两虚是常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气血为月经之源”,过度节食、长期熬夜、思虑过多等现代生活方式,都会耗伤气血。气血不足时,身体会“优先”将有限的气血保障重要脏器功能,月经便会推迟、量少。
肾精亏虚同样会导致月经推迟。肾主生殖,藏精,为月经的“根本”。先天不足、多次流产或过度劳累都会损伤肾精,导致月经源流衰竭,如同水库缺水,下游自然难有水流。
血寒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经常食用生冷食物、穿着单薄致使腹部受凉,都会导致寒邪侵入体内。“血遇寒则凝”,寒性凝滞会使气血运行不畅,月经因此推迟,并常伴有痛经和血块。
月经不调不规律中医怎么调理?
面对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问题,丘保润医师分享了中医经典方剂——八珍汤。此方源自明代《正体类要》,是中医妇科的“经典补气血方”,已有数百年历史,尤其适合气血双虚导致的月经问题。
八珍汤并非“单一药方”,而是由“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和“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合而成——四君子汤补气,解决疲劳、乏力、面色差;四物汤补血,改善经血少、颜色淡,两者结合,实现“气血同补”,从根源上为月经“充能”。
加减妙用:若推迟同时伴随手脚冰凉、怕冷,会加少量肉桂、生姜,温通气血;若经前乳房胀痛、情绪烦躁,会加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若经期有血块、小腹痛,会加益母草、红花,活血化瘀。
医案
患者:杜女士,32岁。
主诉:近一年来月经周期逐渐延长至40-50天,经量少、色淡,伴有明显乏力、头晕症状,面色无华。因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饮食也不规律。
初诊: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气血两虚型月经后期。
开方:八珍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
方药: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当归12g、川芎6g、白芍10g、熟地15g,加上黄芪18g以增强补气之力,香附6g以行气调经。
二诊:患者服用7剂后自觉精力改善,面色转红润。继续调理两个月经周期。
结果:月经恢复至32-35天一行,经量明显增多,乏力头晕症状基本消失。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