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不醒,身体沉重像穿着湿衣服?食欲不振,皮肤还莫名瘙痒?这不是简单的"亚健康",很可能是新加坡的"湿气"找上了你。
为什么新加坡湿气如此重?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从中医角度分析了新加坡湿气重的三大原因:
气候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导致常年高温多雨,空气中水分含量极高,形成外湿环境。
饮食习惯:新加坡人喜食冰饮、生冷食物和油腻辛辣食品,这些都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导致内湿产生。
生活方式:长期待在空调房内,毛孔遇冷闭塞,体内湿气无法正常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湿气重的10个典型表现
1.身体沉重:常感疲劳乏力,头脑昏沉,四肢沉重
2.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黏腻不爽(粘马桶)
3.皮肤问题:湿疹、痤疮反复发作,皮肤油腻
4.舌苔厚腻: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苔厚腻或黄腻
5.体味加重:汗液黏腻,体味明显
6.女性带下:白带量多,色黄有味
7.小便浑浊:小便量少色黄
8.关节酸痛:关节沉重不适,屈伸不利
9.水肿肥胖:尤其是腰腹部肥胖,减肥困难
10.口气重:口干口苦,口气重浊
湿气太重了吃什么能排湿气?
对于新加坡常见的湿热证,丘保润医师推荐了医圣张仲景的经典方剂——茵陈蒿汤。此方仅由三味药组成茵陈蒿、栀子和大黄,却具有卓越的清热利湿功效。
方解:
茵陈蒿(君药):苦泄下降,善清利湿热,为治黄疸要药。
栀子(臣药):清泄三焦湿热,利尿通淋。
大黄(佐药):泻热通便,活血化瘀。
三药合用,能通利二便,使湿热之邪从大小便而出,达到"清热不碍湿,利湿不伤阴"的效果。
加减妙用:针对湿气偏重但热象不明显的人,会加茯苓、白术健脾祛湿;针对湿热引发皮肤问题的人,会加苦参、地肤子清热止痒,让排湿更精准有效。
医案
患者:曹女士,32岁。
主诉:反复湿疹发作3年,加重2周。颈背部、肘窝处皮肤红疹密集,瘙痒剧烈,抓破后流黄水。伴有口苦口干,身体困重,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赤。
初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肝胆湿热证。
治以:清利肝胆湿热。
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方药:茵陈蒿18g、栀子12g、大黄6g(后下)、土茯苓15g、白鲜皮12g、地肤子10g、生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3天后,患者诉大便通畅,瘙痒减轻。7天后皮疹明显消退,无新发皮疹,身体困重感减轻。原方去大黄,加白术10g、薏苡仁15g以健脾祛湿,继续调理2周。
结果:诸症痊愈。整个人变得轻盈有活力。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