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缺少运动,女性乳腺结节的检出率较前增高,不少女性对此甚是担心、焦虑……中医怎么调理?
经常乳房胀痛、乳腺结节反复长?
有一句话:乳腺结节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超声检查中,当发现乳腺中有与正常乳腺组织不一样的肿块,往往都称为“结节”。
从广义上说,乳腺结节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错构瘤等,大多是良性的。当然,乳腺恶性肿瘤刚开始也可以表现为结节。
现在有乳腺结节的女性越来越多,以20到45岁的育龄期女性最为多见。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表示,从中医角度看,乳腺结节的发生与几个关键因素密切相关。
情绪压力:肝气郁结的“导火索”
《黄帝内经》有言:“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经循行于乳房,长期情绪压抑、焦虑或易怒,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瘀血与痰湿互结于乳络,形成结节。
饮食失调:痰湿内生的“推手”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过食肥甘厚味(如奶茶、油炸食品、甜点)或生冷寒凉(如冰饮、刺身),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虚失运,痰湿内生。痰湿随气血上行,停滞于乳房,与气滞血瘀相搏,逐渐形成结节。
作息紊乱:阴阳失衡的“隐形杀手”
“夜卧则血归于肝”,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耗伤肝血,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同时扰乱人体阴阳平衡,导致冲任失调(与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进一步加重乳房气血瘀滞。
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的“温床”
现代女性常穿露肩装、短裙,久居空调房,易使寒邪入侵。寒性收引,可致乳房局部气血凝滞;加之过度节食、缺乏运动,导致脾肾阳虚,无力温化痰湿,结节更易滋生。
虽然大多数乳腺结节为良性,但部分患者出现乳房胀痛、触痛、月经前症状加重等表现,影响生活质量,或是结节切完又长,引发焦虑。这时不妨试试中医调理。
中医治疗乳腺结节,主要以疏肝解郁、健脾化痰、补肾助阳为核心原则。
其中,以中药内服为主导,辨证施治。
例如,当乳腺结节与情绪压力相关,常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疏肝理气;
若是因脾虚痰湿引起的,常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药物增强脾胃功能,消除体内的痰湿;
肾气不足者,方用“肾气丸”“二仙汤”“阳和汤”等补肾助阳、温经活血。
此外,外治疗法如针灸、艾灸、中药外敷、耳穴敷贴、刮痧、磁疗等,在缓解乳腺不适方面也都有不错的效果。
任某,女,29岁,
初诊:双乳腺结节,乳腺炎史,有时刺疼,月经如常,口干,大便1-2日一行,四逆;苔白腻,脉细。
诊断: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合病
处方:小柴胡加藻枯膏汤证。
柴胡12g 黄芩10g 姜半夏30g 党参10g 炙甘草6g 海藻10g 夏枯草12g 生石膏45g 自加生姜3片、大枣4枚,7剂。
按:乳腺类疾病,多半表半里证;四逆,脉细,当为津血不足;有时刺痛,当为血瘀;口干,苔白腻,当为水饮化热所致。老师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为小柴胡加藻枯膏汤证,方中加海藻、夏枯草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生石膏解凝除热结,重用姜半夏加大化痰散结之力。
二诊:乳腺刺疼已消,口干,大便1-2日一行;苔白薄,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