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饮食不节、压力过大、作息紊乱,极易损伤脾胃,总是吃点就涨肚,容易反酸,呕吐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思维迟钝和睡眠障碍等问题,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提醒,若出现以上情况,应当及时识别症状并系统调理!
脾胃失调的警示信号,看看你有哪些?
1.消化功能紊乱:
食欲异常: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或胃中嘈杂、易饥食后不适
腹部不适:饭后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肠鸣
大便失调:便溏、反复腹泻;或便秘(排便无力、黏滞);或两者交替
2.气血生化不足:
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
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形体消瘦或虚胖浮肿
3.升降失常,清窍失养:
头晕目眩
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障碍
4.水湿痰饮内停:
舌胖大齿痕、苔白腻滑腻
身体困重,头昏沉
分泌物粘滞(如白带多稀、痰多)
中医如何综合调理:健脾和胃,标本兼治
1.精准方药:辨证施治的基石
健脾益气: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适合气虚便溏)
温中散寒: 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适合阳虚腹冷)
清热和胃: 清胃散、玉女煎(适合胃火口臭)
消食导滞: 保和丸、枳实导滞丸(适合食积腹胀)
疏肝和胃: 柴胡疏肝散、逍遥散(适合情绪引发的胃痛)
化湿醒脾: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适合苔腻困重)
滋养胃阴: 益胃汤、沙参麦冬汤(适合口干胃灼)
2.食疗养生:滋养于日常
饮食原则: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温度适中(忌冰饮暴食);烹饪以蒸、煮、炖为主。
宜常食:
健脾益气:小米、山药、南瓜、莲子、芡实、红枣
理气消胀:白萝卜、陈皮、佛手
温中散寒:生姜、桂圆、羊肉(适量)
滋阴生津:银耳、百合、莲藕、梨(炖)
慎食/忌食: 生冷瓜果(尤其空腹)、油腻油炸、辛辣刺激、过度甜食、糯米制品、产气食物(豆类、薯类需适量)。
医案
患者:刘女士,42岁。
自诉:脘腹胀满1月余,食后加重。情绪紧张,导致脘腹胀满,食后加重,伴有嗳气、矢气多,口干口苦,时烘热汗出,大便两日一行、质干量少、解之费力。舌暗红,苔黄,脉沉弦。
辨证:阳明少阳合病
治法:和解少阳,兼泻下阳明腑实
处方:柴胡10g,生大黄12g,枳实15g,生白芍20g,炒黄芩10g,法半夏9g,香附10g,生姜9g,大枣5枚。7剂,水煎服,日1剂。
反馈:药后诸症皆消。上方继服7剂,巩固疗效。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