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月经突然“罢工”,数月甚至是几年不见踪影,往往会让女性陷入焦虑。闭经绝非小事,它是女性身体发出的重要“警报”!
闭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当生育期女性月经停止超过3个周期(或6个月),医学上称为“闭经”。它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身体失衡的显著信号。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指出,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依赖于脏腑(尤其肾、肝、脾)、气血、经络(尤其冲任二脉) 的协同作用。闭经常见原因可归纳为“虚、瘀、郁”三大类。
1.虚损不足:
肾气(精)亏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肾精不足或肾气虚弱,无法激发天癸、充盈冲任,则经血无源。常见于先天禀赋不足、多次流产、房劳过度、久病耗伤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早衰的核心病机之一)
气血虚弱: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导致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常见面色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
脾肾两虚: 这是临床上非常常见且关键的类型!脾虚不能化生气血,肾虚不能温煦推动,导致精血匮乏、冲任失养,月经停闭。常兼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等。
2.瘀滞不通:
气滞血瘀: 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滞则血行不畅,瘀阻冲任胞宫,经血不得下行。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经前乳胀等。
寒凝血瘀: 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客胞宫,血为寒凝,瘀滞不通。常见小腹冷痛、得温则舒。
痰湿阻滞: 肥胖痰湿之体,或脾虚运化失职,痰湿内生,阻滞冲任胞脉,气血运行不畅。常见形体肥胖、胸闷脘痞、白带量多粘稠等。
3.郁结扰动:
肝郁气滞化火: 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灼伤阴血,或扰动冲任,亦可致闭经。
丘保润医师特别提醒:“现代女性工作生活压力大,饮食作息不规律,脾肾两虚兼夹肝郁、血瘀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卵巢功能下降、早衰引起的闭经,脾肾双亏、精血枯竭往往是核心病机,需高度重视。”
闭经中医怎么调理才能恢复正常?
针对临床上高发的脾肾两虚型闭经(尤其伴有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趋势),丘保润医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灵活运用经典方剂归肾丸进行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归肾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杜仲、菟丝子组成,具有补肾填精、健脾养血之功效。
方中熟地、山茱萸、枸杞、杜仲、菟丝子能滋补肾精、温补肾气,山药、茯苓可健脾益气,当归则能养血活血,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精、健脾养血、调经通经之效,从根源上改善脾肾两虚导致的闭经问题。
加减妙用:若脾虚症状突出(如食少、便溏、乏力明显),常加党参、白术、黄芪等大补脾气;若肾阳虚明显(如畏寒肢冷、腰冷如冰),加巴戟天、淫羊藿、肉桂等温肾助阳;若精血亏甚(如头晕眼花、脱发),加阿胶、制首乌、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血。
医案
患者:李女士,28岁。
主诉:闭经17个月。
病史:末次月经2024年2月,既往经期3-4天,经血量少,在医院检查有卵巢早衰,雌激素低,子宫、卵巢萎缩偏小。平时食纳可,二便调,睡眠易醒,多梦,手脚汗多,易汗。在别的医院看过,那里的医生说几乎不会再有月经来。
初诊:舌淡红,苔白淡黄,脉沉。
诊断:闭经。
辩证:脾肾两虚。
治法:温肾健脾,填精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 归肾丸加减。
结果:调理一个月后月经再次来临。经血量偏少,色深红,轻微小腹痛,月经5天结束,食纳可,每日大便1-2次,大便偏软,睡眠质量可。目前还在继续调理,巩固治疗中。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