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里总感觉有痰堵着,咳又咳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说话前总得清清嗓子,这种粘腻不爽的感觉着实令人困扰。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痰”概念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它不仅是咳嗽时排出的有形之痰,更包括潜伏在体内、阻碍气血运行的无形之“痰湿”。
痰的性质及中医治法
1.风寒袭肺型:
表现: 痰色白而清稀,常伴有明显的怕冷、发热(温度可能不高)、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咳嗽声重。
核心病机: 风寒之邪束表,肺气被遏,津液失布,凝聚为痰。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常用方剂: 止嗽散、三拗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麻黄、杏仁、紫苏叶、陈皮、法半夏、桔梗、白前等。
2.风热犯肺型:
表现: 痰色黄或白而粘稠,不易咳出,咽喉红肿疼痛,常伴有发热、怕风、鼻塞流黄涕、口渴等症状。
核心病机: 风热之邪犯肺,灼伤津液,炼液为痰,痰热壅阻气道。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常用方剂: 桑菊饮、银翘散加减。常用药物如桑叶、菊花、薄荷、连翘、金银花、牛蒡子、桔梗、浙贝母、瓜蒌皮等。
3.燥热伤肺型:
表现: 痰少而极粘,或痰中带少量血丝,咽喉干燥、发痒甚至疼痛,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少痰难咳。
核心病机: 燥热之邪耗伤肺津,津亏液少,痰液粘稠难出。
治法: 清热润燥,化痰利咽。
常用方剂: 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加减。常用药物如桑叶、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梨皮、川贝母、枇杷叶等。
4.痰湿蕴肺型:
表现: 痰量多,色白而粘稠或呈泡沫状,容易咳出但反复再生,常伴有胸闷、胃脘部胀满、食欲不振、身体困重、舌苔厚腻等脾虚湿困的表现。
核心病机: 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上渍于肺。
治法: 燥湿健脾,理气化痰。
常用方剂: 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陈皮、法半夏、茯苓、苍术、厚朴、炒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等。
日常生活中,也可冲泡中药代茶饮:
陈皮桔梗茶: 陈皮3-6克,桔梗3-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适合痰多色白者。
罗汉果胖大海茶: 罗汉果1/4个,胖大海1-2枚,沸水冲泡。适合咽喉干燥、痰粘难咳者(偏燥热)。
注意: 代茶饮需根据体质和证型选择,建议咨询医师。
医案
患者:陈女士,41岁
主诉:喉咙异物感伴白痰近一年,饭后及晨起尤甚,易腹胀,舌淡胖苔白腻。
辨症:脾虚湿盛
开方: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如香砂六君汤思路),佐以燥湿化痰(陈皮、半夏)、行气消胀(枳壳、厚朴)。配合饮食指导。
结果:约三周调理,痰量显著减少,腹胀及异物感基本消失。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