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痛苦:从下腰部或臀部开始,像一条“电流”或“刀割感”一路向下窜,经过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直达脚趾?弯腰、咳嗽、打喷嚏都成了“酷刑”?这很可能是坐骨神经痛在作祟!
坐骨神经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指出,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最粗的神经,从下腰部发出,延伸至双下肢。当它受到压迫或刺激,就会产生沿着其走行路径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常见的“罪魁祸首”包括:
1.腰椎间盘突出: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压迫到附近的神经根(尤其是L4-L5, L5-S1),引起坐骨神经痛。
2.腰椎管狭窄: 椎管内的空间变窄,压迫到其中的神经(包括马尾神经和神经根)。
3.梨状肌综合征: 臀部深处的梨状肌痉挛或紧张,压迫从其下方穿过的坐骨神经。
4.脊柱滑脱或骨质增生: 脊椎结构不稳或骨刺形成,刺激神经。
5.外伤或肿瘤: 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压迫神经。
6.中医视角 - 寒湿痹阻: 丘医师特别强调,中医认为本病多与“寒湿之邪侵袭腰部,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密切相关。久居寒湿之地、贪凉饮冷、劳累过度耗伤阳气,都易导致腰部阳气不足,寒湿凝滞,“不通则痛”。
识别坐骨神经痛:这些信号别忽视!
放射性疼痛: 疼痛是主要症状,常从下腰部或臀部开始,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下放射至足背或足底。性质多为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或电击样。
麻木或感觉异常: 疼痛区域常伴有麻木、蚁行感、发凉或感觉减退。
肌力减弱: 严重时可能出现脚踝、脚趾活动无力(如勾脚、踮脚困难),甚至肌肉萎缩。
姿势诱发或加重: 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久坐(尤其是坐矮凳或软沙发)、弯腰提重物等活动常会明显诱发或加剧疼痛。平躺休息常能缓解。
压痛: 沿坐骨神经走行路径(如臀中点、腘窝、腓骨小头下方)可能有明显压痛点。
坐骨神经痛中医怎么治疗?
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由寒湿内阻、阳气郁闭型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丘保润老中医特别推崇并善用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经典名方——甘姜苓术汤来治疗。该方由干姜、甘草、茯苓、白术四味药组成,看似简单,却有着精妙的配伍。
方中干姜大辛大热,为君药,温中焦脾胃之阳,散寒除湿,力达腰府。
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利水,使湿邪从小便而去。
白术苦温燥湿,健脾益气,助茯苓除湿,又固护中焦。
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
四药合用,药简力专!重点在于温暖中焦脾胃,振奋阳气,驱散盘踞在腰部的寒湿之邪,如同拨云见日,使腰部经络气血得以通畅,“通则不痛”。
丘医师强调,此方需在专业中医师精准辨证后使用。他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寒湿的轻重、是否兼有肾虚、血瘀、气血不足等),灵活调整药量或进行加减配伍(如加入附子增强温阳散寒之力,加入独活、牛膝引药下行并祛风湿,加入当归、芍药活血养血等),并配合针灸(如针刺环跳、委中、阳陵泉、肾俞、腰阳关等穴)、推拿、艾灸(如重点灸肾俞、命门、腰阳关)等外治法,达到最佳疗效。
医案
患者:林先生,45岁。
主诉:反复右侧腰臀部连及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性刺痛、麻木3月余,近2周因连续加班受空调冷气直吹后加重,疼痛剧烈,夜间尤甚,难以入睡,弯腰、咳嗽痛甚。自觉腰部及右腿冰冷沉重。
查体:腰椎活动受限,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0°即诱发剧痛),环跳、委中穴处压痛明显。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沉紧。
诊断:坐骨神经痛。痹症,寒湿痹阻型。
开方:甘姜苓术汤加减。
方药:干姜(加重)、茯苓、白术、炙甘草,加制附子(先煎)、独活、牛膝、当归、白芍。
针灸:配合温针灸肾俞、腰阳关、环跳、阳陵泉等穴,每周2次。
效果:服药5剂后,林先生自觉腰部及腿部冰冷感明显减轻,疼痛程度和频率显著下降。继续调理2周后,放射性疼痛基本消失,仅久坐后稍感酸胀,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睡眠恢复正常。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