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痛经时小腹如坠冰窟,经血黑紫夹块?很多女生受宫寒困扰!喝红糖水、贴暖宝宝、抱热水袋治标不治本,中医最有效的止疼方法是什么?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宫寒?
1、白带量多、清稀;
2、月经不调、痛经;
3、性冷漠、多流产;
4、小腹不温,四肢冰凉,眩晕,经前乳胀;
5、黄褐斑、痤疮;
6、困倦腰痛、面色晦暗、眼睑肿胀。
满足以上所述的第1、2两种症状的为一度宫寒;
满足第1、2两种症状及后面任意一项症状的为二度宫寒;
满足第1、2两种症状及后面任意两项症状以上的则为最严重的三度宫寒。
宫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表示:宫寒并非温度计可测的寒冷,而是胞宫气血的“瘫痪状态”:
1.阳气不足:身体缺了“小火炉”
先天体质虚寒(怕冷、手脚冰凉)
贪凉饮冷:冰淇淋、冰咖啡直接浇灭脾胃阳气
过度节食:气血生化无源,犹如炉中无柴
“没有阳气温煦,血遇寒则凝,经血怎能畅通?”
2.寒邪直中:冷风像刀刺进胞宫
露腰、露脚踝:风寒从任脉、冲脉长驱直入
久坐空调房:寒气透过毛孔侵入经络
经期淋雨涉水:寒湿瘀阻下焦
“寒主收引,血管痉挛,痛经自然排山倒海!”
3.气血淤堵:河道结冰,血瘀成灾
压力大、熬夜:肝气郁结,血行不畅
久坐不动:盆腔循环停滞,瘀血堆积
反复人流:损伤冲任,胞宫留下“冻伤”
宫寒痛经中医怎么调理效果好?
面对宫寒引起的痛经问题,丘保润医师推荐一个“妇科圣方”——温经汤,该方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然后配合贡方堂TCM旗产品御痛膏内服外涂使用效果翻倍。
温经汤由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组成。
方中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既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共为臣药。阿胶甘平,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麦冬甘苦微寒,养阴清热。三药合用,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瘀调经;其中生姜又温胃气以助生化,且助吴茱萸、桂枝以温经散寒,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加减妙用:
湿热体质:去阿胶,加 薏苡仁30g、茯苓15g
血块坚硬:加 鸡血藤30g、泽兰10g
御痛膏Royal Pain Cream
贡方堂TCM旗下产品御痛膏有活血化瘀、疏通活络的功效,有助于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痛经等,传承古法配方结合现代萃取技术,细腻膏体质感,快速渗透肌底,适用于全身按摩或居家自用。
医案
患者:林女士,29岁。
主诉:痛经史15年,近3年每次需服3粒强效止痛药。经期小腹冷硬如铁,喷射状呕吐,排出手掌大紫黑血块后剧痛稍缓。月经推迟7-10天,量少色黑。常年手脚冰凉,腰酸如折。
初诊:舌紫暗有瘀斑,脉沉紧如刀刮竹。
诊断: 重度寒凝血瘀+冲任虚损。
中药处方:温经汤加减。基础方加重吴茱萸、桂枝温通之力,加蒲黄、五灵脂化巨型血块,配紫石英暖宫振肾阳。
用法: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服药,连服7剂。
外用药膏:御痛膏。涂抹在肚子痛的地方,可通过透皮吸收,直接作用于人体发挥作用。
医嘱: 绝对禁冰饮、水果、海鲜。
结果:第一个月经期血块变小,痛感减40%,仅需1粒止痛药。第二个月经排出少量暗红血块,小腹仅隐痛,停用止痛药!经期恢复30天周期。第三个月经期不痛经了,经色鲜红无块,腰腹温暖,面色红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