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李女士 年龄: 28岁
主诉:
头面油腻、脱发,伴大便粘腻不爽反复一年,加重一月。

现病史:
患者自述近一年来,头面部油脂分泌旺盛,需每日洗头,否则头发粘结成缕,头皮瘙痒,脱发明显,置于面巾纸于鼻翼片刻即见油光。面部多发闭口粉刺,色红。伴有周身困重乏力,尤以午后为甚,嗜睡但睡后不解乏。食欲尚可,但食后易腹胀。大便每日1-2次,质软不成形,粘滞不畅,冲马桶不易冲净,排便后有未排尽之感。小便色微黄。近一月因工作压力大,熬夜频繁,上述诸症加重,遂来就诊。
既往史:
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平素喜食冷饮、烧烤及油炸零食。
刻下症:
望诊:面色萎黄,颜面、额部油脂分泌过多,可见散在红色丘疹。形体略胖。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
闻诊:语声清晰,无特殊气味。
问诊:如上所述,头油、面油、脱发、乏力、嗜睡、腹胀、大便粘腻。
切诊:脉濡滑。
中医诊断:
病名:湿证(油风、便溏)
证型:脾虚湿蕴,兼有郁热
辨证:脾虚湿蕴证。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致湿浊内停,上泛下注。
治则:健脾益气,燥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 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6g,山药15g,白扁豆15g,薏苡仁30g,苍术10g,陈皮10g,砂仁6g(后下),桔梗10g,蒲公英15g。
方解: 以参、术、苓、草健脾为基础,薏、扁、苍术祛湿,砂仁、陈皮行气醒脾,桔梗宣肺利水,蒲公英清解郁热。全方健脾与祛湿并行,兼以清热。
煎服方法:
7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嘱忌生冷、油腻、甜食。

疗效:
二诊(7剂后): 头油减,可隔日洗头。身重乏力减轻,大便成形。舌苔变薄。效不更方,去蒲公英,续服14剂。
三诊: 头面油腻基本控制,脱发显著减少,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改服参苓白术丸巩固,并嘱其严格忌口生冷油腻,规律作息。
按语:
本案是典型的“脾虚湿蕴”证。治疗上谨守“健脾”与“祛湿”两大法门,以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为基础,合用平胃散增强燥湿运脾之力,并佐以轻清之品清解郁热。全程标本兼治,阶段分明。初诊重在祛邪,二诊邪去则调整方药以扶正为主,三诊则以丸剂缓图,收以全功。此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的精髓,不仅治疗表面的“油”与“粘”,更从根源上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