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称冷凝肩、五十肩,症状就是肩膀疼、胳膊抬不起来、往后背也背不过去、一伸手突然像电击一样疼。这是怎么回事?中医怎么治好得快?
有不少人一上了岁数,就感觉肩膀疼痛僵硬。尤其是到了晚上,疼痛加剧,更是辗转反侧,无法安睡。这部分人出现的这类症状,很可能是得了肩周炎。
所谓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疾病。由于肩周炎常常在50岁左右出现,因此也被人形象地称为“五十肩”。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表示,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
肩关节疼痛一般是肩周炎的首发症状,疼痛隐隐,活动牵制,疼痛逐步加重,严重时疼痛持续,影响夜间睡眠;中后期疼痛与肩关节活动密切相关。
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及内旋后伸时最为严重,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关节僵硬,手臂无法高出肩部,活动肩关节时会出现疼痛,无法做到梳头摸脸等动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肩周炎属“痹病”,年老体弱、肝肾渐衰、气血亏虚、筋肉失养是其发病基础,而外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或外伤失治等,都会导致寒凝筋脉、肌肉痉挛、肩部筋脉不通、气血凝滞,而诱发本病。
过度劳累者较容易引起肩周炎。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气血不足,血脉运行迟涩,不能濡养筋骨,筋脉失其所养,血虚生痛,营卫失调,筋脉拘急而不用。
简单来说,肩周炎其实就是一块冰。这块冰在肩膀那,把这里的血、气及各种营养物质都给冻着了,它们往前走不了,堵在那了。中医说痛是怎么来的?不通就会痛,通了就不痛了。所以,要让这块不痛,就要把冰给化掉。
动则生阳,人一运动起来,阳气就生发了,冰也就跟着化了。所以,治疗肩周炎,我们可以从小范围开始甩胳膊画圆圈,让阳气慢慢地把肩膀里的冰给融化掉。冰化了,气、血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又能往前走了,疼痛自然就消失了。
肩周炎首选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张仲景《金匮要略》像一个宝贝匣子,内藏无数妙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便是其中之一。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为君药,其组成为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每日三服。
现代用法: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4枚。
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调养荣卫,祛风散邪;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作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效果显著。
方中黄芪为君药,甘补温气,祛大风且能固表,桂枝辛散温通,能振奋气血,解散风寒,以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芍药和营理血,且能止痛,合生姜大枣甘温补中,调和营卫,共收温阳行痹之效。
黎某,女,时年55岁。
主诉:患者右颈肩反复疼痛多年,近1周因受凉后见右侧肩颈部疼痛加重,右上肢活动疼痛不适,伴右上肢痹痛。外院诊治,症状反复,遂来诊。
刻诊:右颈肩部肌紧张,局部压痛,颈椎前屈后伸痛甚,右上肢牵拉试验(+-),右肩关节活动稍受限,右上肢上举后伸痛甚。形体适中,动则易汗出,肩部怕风吹,双膝怕冷,口干不渴,二便自利,舌质淡,苔白,脉细。
中医诊断:项痹(风湿痹)。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宣痹。
处方:黄芪45g、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2g、大枣12g、葛根45g、生姜3片。6剂,5碗水煎取1碗半,分两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颈肩疼痛较前减轻,右上肢痹痛明显减轻,活动较前灵便,仍有不适感,局部压痛减轻,口干减轻,双膝怕冷。
处方:黄芪45g、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2g、大枣12g、葛根45g、生姜3片、天花粉15g,继续服用6剂。
反馈:颈肩疼痛疼痛明显减轻,右上肢痹痛不明显,无口干,二便自利,舌质淡,苔白,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