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久坐少动、贪凉饮冷,加上新加坡常年湿热的气候,更容易被湿气缠身。
观察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这些情况:早晨起床困倦乏力,像穿了湿衣服般沉重;舌苔厚白或发黄,边缘有齿痕;大便黏马桶难冲净,头发皮肤爱出油;雨季时关节酸痛,食欲减退。若符合 3 条以上,就该重视祛湿了。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湿气重会导致身体疲倦、舌苔厚腻、大便黏腻、皮肤油腻等问题,及时调理至关重要。
饮食调理是基础
丘医师强调,祛湿关键在健脾,因为 "脾主运化水湿"。日常可多吃健脾利湿的食材:
黄金组合:红豆(性平利湿)与炒薏米(健脾不寒凉)煮水,适合大多数体质;茯苓、白扁豆、山药可煮粥煲汤。
祛湿茶方:陈皮 3g、炒白术 5g、荷叶 2g 煮水,帮助理气化痰湿。
要避开伤脾生湿的习惯:冰饮、甜腻糕点、油炸食品会加重脾胃负担,建议常温饮水,烹饪少油少盐。
运动排湿不可少
"动则生阳,阳盛则湿化",丘医师推荐适合湿热气候的运动:
轻中度运动:快走、八段锦、瑜伽,每天 30 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促进气血循环。
特别提醒:刚运动完不要马上吹空调,等汗消后再进入凉爽环境,避免寒湿趁虚而入。
专业中医调理更精准
针对不同体质,贡方堂丘保润医师常用这些祛湿法:
拔罐 / 艾灸:在脾经穴位(如阴陵泉、足三里)拔罐除湿,或艾灸中脘穴增强脾胃功能,尤其适合舌苔白、怕冷的寒湿体质。
中药调理:根据 "湿热需清热利湿、寒湿需温阳化湿" 的原则开方。例如湿热体质常用黄连、黄芩清热,搭配茯苓、泽泻利湿;寒湿体质则用白术、干姜温脾,配伍桂枝通阳。
外治法:新加坡气候潮湿,丘医师常建议用艾叶、生姜煮水泡脚,每次 15 分钟,帮助下肢祛湿通络。
医案
患者:陈女士,42岁,主管
主诉:长期坐办公室,腹痛泄泻,整天感觉乏力,犯困,皮肤暗淡无光。
诊断:脾虚湿盛
处方:泽泻汤
组成:泽泻五两(15g),白术二两(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利水除饮,健脾制水。
主治:饮停心下,头目眩晕,胸中痞满,咳逆水肿。
反馈:服用以上方剂一周后,腹痛泄泻有所缓解,两周后,二便趋常,白日不再犯困,皮肤焕发光泽,整个人感觉轻松很多。
祛湿需循序渐进
丘保润医师提醒,祛湿是长期过程,切勿急于求成:
调理周期:轻度湿气一般 4-6 周可见改善,严重者需 1-3 个月,结合体质调整方案。
季节重点:长夏(农历六月)是健脾祛湿黄金期,日常可常按揉丰隆穴(小腿外侧)帮助化痰湿。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