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妈不规律、周期混乱、经血量忽多忽少、经期腹痛难耐……这些月经不调的状况让众多女性烦恼不已。
月经不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医师指出,中医认为月经是“气血盈亏”的晴雨表,失调多因“冲任不调+脏腑失衡”导致:
气血两虚:节食减肥、过度劳累,经血色淡、量少延期,伴随乏力头晕。
肝郁血瘀:压力大、爱生闷气,经前乳房胀痛、经血暗黑有血块。
宫寒肾虚:贪凉饮冷、熬夜透支,小腹冷痛、经期腰膝酸软。
痰湿阻滞:体胖、多囊卵巢患者,经期紊乱、经血黏腻带分泌物。
月经不调有什么症状?
月经周期异常,提前或推迟超过 7 天。
经量过多或过少,每次经量少于 20ml 或多于 80ml。
经期出现剧烈腹痛,甚至需要服用止痛药。
经血颜色异常,呈暗黑血块或淡如水状。
月经不调中医怎么调理?
丘医师是经方派的中医,善用经方,特别是将古方今用,收到了显著疗效。针对月经问题,分享一个调经名方——温经汤,教你从内调出规律好“姨妈”!
温经汤由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组成。
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
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既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共为臣药。
阿胶甘平,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麦冬甘苦微寒,养阴清热。
三药合用,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
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瘀调经;其中生姜又温胃气以助生化,且助吴茱萸、桂枝以温经散寒,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丘医师称“温经汤”是她一直在临床用于任虚寒而伴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妇科常见病的方子,原方在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加减就好了!
医案
患者:王女士,23岁。
主诉:月经周期不规律,量少,行经期间无腰酸腹痛,月经延期3月未至,曾服用优思悦,服用后月经可至,遂来求诊。
初诊:患者精神疲劳,疲劳乏力易困,畏寒,四肢发凉,有抑郁、焦虑情绪,纳欠佳,眠一般,多梦,大便稀,小便正常。舌淡红,苔厚,脉细。
中医诊断:月经失调(气血失和、冲任失养)。
治法:温阳通气,调理冲任。
处方:温经汤加减。共14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月经来了,月经量色正常,无血块。
现症见:神疲乏力情况较前好转,畏寒消失,抑郁、焦虑情绪较前好转,纳可,眠浅易醒,多梦,大便4 -5次/日,质稀。
查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予初诊方去麦冬、阿胶,加砂仁、苍术、珍珠母,共14剂,煎服法同上。
结果:随访半年月经规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