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节奏变快,“久坐一族”的增多使得颈椎病成为普遍的健康问题。研究显示,中国成年人的颈椎病发病率高达13.76%,颈椎病已成为中青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
颈椎具有负重、减震、保护、连接及运动五大生理功能。作为连接头和身体的重要部位,颈椎起着维持颈部灵活运动、保护脊髓神经等作用。如果颈椎压力负荷过大,如长时间低头、长期伏案工作、枕头过高或过低等,都可能造成颈椎损伤,甚至引发颈椎病。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中医表示,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症,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一般为颈椎病早期,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僵硬,拍X光片显示有颈椎曲度改变,做核磁共振显示有颈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颈神经根,使手臂出现放射疼痛症状,还可能伴有上肢麻木或无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上肢肌肉萎缩的情况。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是最严重的颈椎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疼痛、麻木、无力。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费力、走路不稳等症状,严重的甚至需要拄拐杖或坐轮椅。
其他型颈椎病。其他型颈椎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耳鸣、看东西模糊。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晕倒、心动过速、面部疼痛麻木等不太典型的症状,这可能是颈椎供血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有的人认为颈椎病不严重,休息一段时间就能缓解。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若发生颈椎病后任其发展,可能会引发中风、脑瘫、心肌梗死、脑血栓、高血压等疾病。因此,如果出现颈椎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并对症处理。
因为颈椎的结构非常复杂,导致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很多看似和颈椎病无关的症状,也可能是颈椎病所致。
1、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出现这些症状,很多人首先会想是不是得了心脏病,事实上,当颈椎发生病变,刺激或压迫颈背神经时,也可以出现这类颈心综合征的症状。
2、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爱流泪:出现这些症状,不要单纯认为是眼睛出现了问题,颈椎病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形成上述症状。
3、头晕、头沉、失眠:交感型或椎动脉型颈椎病,因为椎动脉受压或痉挛,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会出现上述症状。一般这种头晕,头部拍CT常常检查不出问题。
4、手麻、肌肉萎缩、胳膊串着疼:神经根型颈椎病会出现上述症状,这是因为病变组织压迫神经根导致的,尤其是当两侧肢体都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需要考虑是否出现了颈椎病。
5、脚软无力、走路发飘、不能走直线,有踩棉花感:这是因为颈椎病变组织压迫脊髓,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严重者甚至会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经络之窗公众号提示有此类症状的颈椎病,称为脊髓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6、嗓子里像卡着东西,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的骨刺直接压迫到了食管的后壁,或是由颈椎病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的食管痉挛(或过度松弛)造成的。
7、血压不稳:一些颈椎病患者常出现血压增高或降低的症状)以血压增高较为常见,故又叫“颈性高血压”)。这是由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和交感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
中医将其归为“痹证”“项痹”,病机为“内外合邪”:
外邪痹阻:风寒湿侵袭经络,气血运行受阻;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致筋骨失养;
气血瘀滞:劳损致督脉受损,局部瘀血内生。
丘医师认同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防治结合。
颈椎病患者轻则颈肩酸痛不适,重则肢体乏力,麻木不仁,甚则发生瘫痪,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该病多因风寒湿之邪乘虚侵入体内,浸淫于关节、筋脉、肌腠之间,使经气闭滞不通,生瘀生痰而致颈肩酸痛麻木不舒,以活血逐瘀、通络化结。
并主张内外兼治,注重外用药局部的湿敷及敷贴,使药物直达病所增强其疗效。
医案
患者,男,48岁。
初诊:患者因头晕反复发作4年,加重1天。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以转颈低头时尤甚,多次测血压无明显增高。1天前突感头晕加重,伴恶心耳鸣,视物旋转,无明显听力减退,纳食欠佳。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颈椎片示颈椎病。
诊断:颈椎病(痰瘀互结证)
治则:活血化痰,通络醒脑
处方:葛根 30g,赤芍15g,黄芩10g,鸡血藤30g,桑枝 15g,丹参15g,蝉蜕10g,白僵蚕 10g,桑叶 15g,菊花 30g,钩藤 10g,白蒺藜 10g,片姜黄 10g,杜仲15,牛膝15g。水煎服,日1剂。
二诊:经治疗1周后,患者诸症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如果你也有上述困扰,可以咨询专业中医专家,帮你辨证调理,保护你的隐私,解决你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不作为用药指导。具体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