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好多人“中招”流感,鼻塞咳嗽太难受了!出现发热、咳嗽,怎么判断是感冒还是流感?咳嗽不停怎么快速止咳?中医调理给你一文说清楚。

近期,新一轮冷空气席卷而来,气温骤降,周围的咳嗽声、喷嚏声此起彼伏。
尤其是有娃的家庭,最近的日子格外难熬——不少孩子咳嗽起来,动辄持续数周,让家长们焦心不已。
流感烧退了,咳嗽却没停,到底该怎么办?
中医讲究“辨证”,调对类型才管用。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表示,流感后咳嗽通常持续3~8周,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咳嗽顽固,甚至发展为慢性咳嗽。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流感后仍咳嗽不止,一般是体内感染的炎症尚未痊愈,多为余邪未净、痰浊阻肺、肺气不利所致;另一方面,病后机体正气不足,肺脾肾气虚,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外因刺激,进而引发咳嗽。
中医调理讲究“辨证施治”,会根据咳嗽的不同证型,如余热未净、痰浊阻肺、痰热蕴肺、肺脾气虚型等进行施治。
当然,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的调理也能帮助缓解咳嗽。
中医在治疗流感方面重在扶助正气,兼顾祛邪,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随证加减。具有减缓患者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副作用小的优势。

第一种:有痰的咳嗽
有痰的咳嗽是最好解决的一种,需要先将痰液排除。但也要区分是黄痰(余热)、白稀痰(余寒)、白色泡沫痰(水饮)、白粘痰(痰湿),有热则清热,有寒则驱寒,有水饮则化饮,有痰湿则祛痰,分别对应治疗。
第二种:无痰的咳嗽
无痰的咳嗽往往是咽喉痒时,引起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中医认为是有风邪未除,要祛风止痉来止咳,常常用到“止嗽散”这个千古名方来加减治疗。
第三种:无力的咳嗽
咳嗽无力、气短懒言、一动身体就出汗、怕冷、从早到晚觉得累,只想睡觉,不想工作,此时就要补气扶正,可以用食疗的方式进补和经络穴位按摩。
孩子怕吃药、抗拒打针?
清甜饮食 缓解咳嗽
萝卜蜂蜜水:将白萝卜切片,加入适量蜂蜜腌制一段时间,然后让孩子嚼食萝卜并饮用腌出的水,对缓解咳嗽有一定效果。
川贝炖雪梨:将川贝母研成细末,与雪梨、冰糖一起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煮1小时左右,直至雪梨熟烂即可食用。此方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给孩子选食疗方时,要结合年龄、体质和咳嗽类型,同时观察孩子反应,及时调整。若咳嗽持续不减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在中医理论中,流感属于"时行感冒"范畴。发病机制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外邪侵袭,二是体内正气不足。
所以,预防流感最重要的是"扶正祛邪"——既要增强自身抵抗力,又要及时驱除病邪。
一道汤方,提升抵抗力
配方:黄芪10克、鲜山药100克、鸡半只、生姜3片。
做法:所有材料一同放入锅中,文火慢炖1小时。
黄芪补气固表,山药健脾益肺,鸡肉温中益气。这个汤方特别适合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群,能显著增强免疫力。

患者,女,3岁,2025年11月14日初诊。
主诉:咳嗽10余日。
病史:10余日前不慎受凉出现咳嗽症状,口服中成药及西药咳嗽缓解不明显。
刻诊:咳嗽,咽痒即咳,夜卧咳甚,痰黄白相兼,晨起流鼻血。
中医辨证:咳嗽上气病—寒饮化热证;
舌、脉:舌质淡红,苔白微腻,有芒刺;指纹淡红
证:咳嗽,咽痒即咳,夜卧咳甚,痰黄白相兼。
治法:辛开苦降,行气止痛
处方:小青龙汤加味
共3剂,水煎服,1剂2天,每日2次
二诊:患者家属反馈服药2剂,患者咳嗽已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