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坠胀、腰骶酸痛,白带还又黄又多……不少女性被这些“难言之隐”缠上,查来查去竟是盆腔炎在作祟。

盆腔炎是怎么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指出:"很多人以为盆腔炎就是细菌感染,但在中医看来,这其实是'瘀热互结'在下焦的表现。简单说,就是盆腔这个部位发生了'交通堵塞'。"
1. 湿热瘀堵——身体的"桑拿模式"
"新加坡常年湿热,就像给身体开了桑拿模式。很多女性又爱吃榴莲、麻辣火锅,喝冰镇饮料,这种湿热与寒湿交替刺激,最容易导致湿热下注,瘀堵在盆腔。"
2. 寒湿瘀堵——空调房的"后遗症"
"从室外35度突然进入22度的空调房,寒湿之气侵入体内,导致气血凝滞。就像把道路冻住了一样,'不通则痛'。"
3. 气滞瘀堵——压力大的"副作用"
"新加坡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长期紧张焦虑会导致肝气郁结,就像在交通要道上设置了路障,气血运行受阻。"

盆腔炎中医怎么治疗?
面对最常见的瘀热互结型盆腔炎,丘保润医师推荐使用医圣张仲景的名方——桃核承气汤,并配合贡方堂御痛膏外用。
内服治本:桃核承气汤,体内的"清障车队"
桃核承气汤由于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五味药材组成。
方中桃仁是活血祛瘀的核心,能打通盆腔的瘀堵;大黄不仅能清热泻火,还能推动瘀血排出,对付湿热瘀滞特别对症;桂枝温通经脉,能辅助桃仁活血,避免瘀滞难消;芒硝软坚散结,帮着清除盆腔的积滞;最后用甘草调和药性,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加减妙用:要是患者湿热重,白带特别多、异味大,会加蒲公英、败酱草增强清热效果;要是血瘀明显,经期血块多、腹痛剧烈,就加当归、红花活血止痛;体质虚弱的患者,还会加黄芪、党参补气,避免活血太过伤正气。

外用止痛:御痛膏,疼痛的"急救专家"
对于急性发作的疼痛,丘医师推荐配合使用贡方堂御痛膏。
用法很简单,清洁小腹和腰骶部后,取适量药膏薄薄涂匀,用手掌捂热促进吸收,每天1-2次,一般涂30分钟就能感觉到疼痛减轻,搭配内服方使用,效果事半功倍。

医案
患者:邓女士,32岁。
主诉:2年前生完孩子后就落下了盆腔炎的毛病。一开始是经期小腹坠疼,后来平时也总觉得腰酸痛,白带发黄粘稠,尤其是累了或吃辣后更严重。她在医院开过抗生素,吃药时症状减轻,一停药就复发,连夫妻生活都受影响,为此特别焦虑。
初诊:见她面色晦暗,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瘀热互结型盆腔炎。
开方:桃核承气汤加减方,去掉了药性偏猛的芒硝,加了黄芪、茯苓补气健脾;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同时让她外用贡方堂御痛膏缓解疼痛。
医嘱:经期避免受凉,少坐多活动。
二诊:喝药1周后,反馈小腹坠疼减轻了,白带颜色也浅了些;效不更方,续服14剂。
结果:诸症痊愈,盆腔炎的各项症状全没了,去医院复查,盆腔积液也消失了。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