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梳一洗间,发丝纷纷落,心头不禁一颤。
“每次洗头,排水口都堵着一大团头发,看着就心疼……我是不是要秃了?”
镜前那逐渐稀疏的发丝,成了许多人难以言说的焦虑。

为什么最近我们的头发似乎掉得更多?这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生理和自然规律。
从生理学角度看,头发生长本身就有其周期性。每年7-9月,我们的毛发往往处于休止期比例较高的阶段。而到了10-11月,这些休止期的头发开始集中脱落,造成秋冬掉发增多的现象。
研究表明,人类毛囊可能对季节变化相当敏感——日照时间的缩短、气温的下降,都会影响头发的生长周期。
这种季节性脱发,其实是身体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正常反应。就像树木在秋季落叶是为了积蓄能量过冬一样,我们的头发在秋季增多脱落,也可能是一种生理性的自我调节。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皮肤科专家丘保润指出,在中医理论中,头发有“血之余”之称,其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与人体气血盛衰密切相关。
1、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落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营养来源于血。气血充足,则头发茂盛有光泽;反之,气血不足,不能上达头部滋养毛发,就会导致头发变白、枯槁甚至脱落。
2、肾其华在发,肾虚则发稀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精充足,则头发浓密、乌黑亮泽;肾精不足,则头发稀疏、易脱落。这与现代医学认定的遗传性脱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肝失疏泄,影响发质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郁结或肝血不足,都会影响气血对头发的滋养。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往往导致肝气不舒,这也是掉发增多的原因之一。
4、脾虚湿盛,头油脱发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导致气血生成不足,同时水湿内停,郁于头部,就表现为头皮油腻、头发稀疏。这与现代医学的脂溢性脱发颇为相似。

虽然脱发会影响颜值,但好在,脱发并不是不可逆的,相反,脱发有救,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面对脱发,中医有着多层次、全方位的调理策略。
中药内调,从根源入手
根据体质不同,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方药调理:
养血生发:常用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为基础方,补血养血
补肾填精:七宝美髯丹、二至丸等,滋肾阴、填肾精
疏肝理气:逍遥散加减,缓解压力导致的脱发
健脾祛湿:参苓白术散等方,针对头皮油腻、毛囊堵塞
针灸刺激,激活毛囊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有效改善头皮血液循环,激活毛囊:
头部局部取穴:百会、四神聪、风池等穴,直接改善头部气血
远端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调理整体气血
梅花针扣刺:轻叩脱发区域,刺激毛囊再生

外用护理,直接有效
适当的外用护理能直接作用于头皮和毛发:
中药外洗:何首乌、侧柏叶、当归等煎水洗头
科学洗发:如贡方堂纳米防脱洗发水这类产品,采用纳米技术使有效成分更易吸收,搭配人参、侧柏叶等中药成分,滋养毛囊
头皮按摩:每日用指腹按摩头皮,促进血液循环

1、正确的洗发方式
洗发水要在手中搓出泡沫再涂在头发上,未起泡沫的洗发水会对头发产生刺激。用温水从头皮往下冲,十指轻柔按摩头皮几分钟,再轻捋发丝,不要盘头,使发丝垂顺。
2、经常按摩头皮,勤梳头
按摩头皮、梳头可以使头皮上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增加毛囊获得营养,梳子选择木梳子较好。睡觉时把头发散开,让头皮更放松呼吸,更顺畅。另外,要等头发干了入睡,如果头发未干入睡,会导致气滞血瘀,经络阻闭。
3、少熬夜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熬夜会导致肝藏血不足,肝血首先供应五脏再到六腑最后才是皮、毛发,藏血不足到毛发就没剩多少,得不到肝血滋养自然会掉发。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头发生长的保障,每晚11点到凌晨3点左右是体内肝胆新陈代谢的时间段,在这个期间,足够的睡眠可以促进头发的健康生长。
4、选择合适的洗发水
洗发水换成含有生姜、侧柏叶、何首乌等生发成分的洗护产品,如贡方堂纳米防脱洗发水、育发液。
5、补气血
“发为血之余”,平时可以多吃大枣、红豆、龙眼、乌鸡、枸杞、阿胶等补血的食物。
6、补肾
中医认为“黑色入肾”,故可适当食用坚果、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枸杞、黑桑葚等黑色食物来补肾。
预防总是胜于治疗。当你发现枕头、浴室地漏上的落发明显增多,或头发生长缓慢、发质变细软时,不妨及早干预。
养发如养地,肥沃的土壤才能培育出茂盛的庄稼。头皮生态的平衡,需要内外兼修的持久呵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