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交谈时下意识捂嘴,近距离沟通总怕被闻到异味;每天刷3次牙、用漱口水,口臭还是像“粘”在嘴里,连自己都能闻到,这是怎么回事?

口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解释,在中医理论中,口臭多与脾胃、肠道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暂时性的口臭可能源于吃了重口味食物,但长期、顽固的口臭,通常是以下原因所致。
1.胃火炽盛(最常见):现代人饮食多辛辣、油腻,又常熬夜、压力大,容易导致胃中积热,火气上炎。胃火会“蒸腐”水谷浊气,产生酸腐、热臭的气味,通过消化道上升到口腔。这类患者常伴有牙龈肿痛、口渴、大便干结等症状。
2.食积胃肠:暴饮暴食,超过脾胃运化能力,导致食物停滞在胃肠道中,发酵产生腐臭气味。这类口臭常带有食物馊腐味,并伴有腹胀、嗳气、食欲不振。
3.湿热内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停聚,久而化热。湿热熏蒸,也会产生一种黏腻、不清新的臭味,患者常感口干、口苦,身体困重。

口臭中医怎么调理能去除?
清胃散源自中医古籍《脾胃论》,是清泻胃火的代表方。丘保润医师在临床中常以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胃火口臭,效果显著。
清胃散由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组成,具有清脏腑热,清胃凉血之功效。
方解
君药 - 黄连:大苦大寒,直泻胃中实火,从根源上清除产生臭气的“热源”。
臣药 - 升麻:清热解毒,其药性上行,能将黄连的药力引至口腔、牙龈,同时本身也能宣散郁遏的火邪,起到“火郁发之”的效果。
佐药 - 生地黄、牡丹皮:胃火会灼伤阴血,这两味药负责凉血滋阴,既能增强清热的力度,又能防止火盛伤阴。
使药 - 当归:活血养血,有助于消肿止痛,尤其适合伴有牙龈出血、肿痛的患者。
全方配伍精妙,共奏清胃凉血之效,如同一支精锐部队,直捣胃火大本营,从根源上消除口臭的产生。
加减妙用:若牙龈出血严重,会加仙鹤草、白茅根增强止血效果;若伴有大便干结,会加大黄、火麻仁润肠通便。

医案
患者:孙先生,35岁。
主诉:严重口臭近2年,伴有牙龈反复红肿、出血,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燥。长期使用漱口水、口腔喷雾无效,严重影响工作信心与人际交往。
初诊: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辨证:胃有积热,火气上炎(胃火炽盛证)。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消肿。
方药:清胃散加减。
处方:黄连6g,升麻9g,生地黄15g,牡丹皮12g,当归6g,生石膏20g(先煎),大黄5g(后下)。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
二诊:服药7天后欣喜反馈,口臭已减轻大半,牙龈肿痛出血消失,大便通畅。丘医师根据其情况,调整方剂,去大黄,减黄连用量,加入健脾之品以巩固疗效,防止苦寒伤胃。
结果:再服7剂后,患者口臭基本消除,整个人重拾自信。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