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月经来临前一周,你是否会感到焦虑易怒、乳房胀痛、渴望甜食而且身体疲惫不堪?以上这些表现都证明你正被经前综合症所困扰!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经前综合症(PMS)是育龄女性在月经来临前7-14天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不适症状,中医将其归为“经行前后诸证”,随着月经来潮而减轻或消失。

经前综合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及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密切相关。常见的证型和症状包括:
肝气郁结型:
情绪:烦躁易怒、情绪抑郁、喜怒无常、胸胁胀痛。
躯体:乳房胀痛、小腹胀气、喜叹息。
肝肾阴虚型:
情绪: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发热)、失眠多梦、焦虑不安。
躯体: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燥咽干。
气血虚弱型:
情绪:精神疲惫、倦怠乏力、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躯体: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怔忡、月经量少色淡。
痰湿阻滞型:
躯体:身体沉重、四肢浮肿、头晕嗜睡、食欲不振、大便黏腻。
其他:白带量多。
血瘀型:
躯体:小腹刺痛拒按、经血颜色紫暗有血块、面部色斑加重、皮肤干燥。

中医如何治疗经前综合症?
中医治疗的手段包括: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宁心安神。
艾灸:适用于虚寒、气血不足的患者,能温通经络,补充阳气。
丘医师表示,最主要和核心的治疗方法当属中药内服,通过方剂调理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治疗“肝气郁结、脾虚血弱”型PMS的千古名方,被誉为“女科圣药”——逍遥散。其核心病机是: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气血生化不足。
方剂组成与剂量(参考):
柴胡(9g):为君药,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是调畅气机的核心。
当归(9g):为臣药,养血和血,补肝体以助肝用。
白芍(9g):为臣药,柔肝敛阴,缓急止痛,与柴胡一散一收,相辅相成。
白术(9g):为佐药,健脾益气。
茯苓(9g):为佐药,健脾渗湿,宁心安神。
炙甘草(6g):使药,调和诸药,益气和中。
煨生姜(3g):温中和胃,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薄荷(3g):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
方义解析:
本方巧妙地将疏肝与健脾、养血融为一体。柴胡、薄荷疏解肝郁;当归、白芍滋养肝血,使肝气得舒,肝血得补;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健脾益气,培土荣木,防止肝木克伐脾土。全方使肝气条达,脾土健运,气血调和,则诸症自除,人的心情也变得“逍遥”自在。
随证加减:
若乳房胀痛明显,加青皮、香附、郁金以增强理气止痛之功。
若烦躁易怒、口苦严重,加牡丹皮、栀子(即变成加味逍遥散/丹栀逍遥散)以清解肝热。
若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合欢皮以养心安神。

医案
患者: 张女士,32岁,办公室职员。
主诉: 每逢经前7-10天即出现情绪烦躁易怒,两侧乳房胀痛不可触,双肋肋部胀满,喜叹气,叹气后觉舒。同时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色暗红,有少量血块。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 经行前后诸证(肝郁脾虚证)。
治法: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方药: 逍遥散加减。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反馈: 服药后,患者自述本次经前烦躁、乳房胀痛及肋肋胀满感大为减轻,食欲改善,精神转佳。嘱其下次月经前10天开始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并注意情绪管理和饮食调节。连续调理三个周期后,诸症基本消失。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