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有些人的身上开始出现一团一团的皮疹,瘙痒难耐。其实,这些皮疹是一种特殊的皮肤病,即寒冷性荨麻疹。

每当遭遇冷风、冷水或季节转换,皮肤立即出现红色风团、剧烈瘙痒,甚至伴随嘴唇肿胀、心慌气短——这可能是寒冷性荨麻疹在作祟,多发生于面部、手部等暴露在外的皮肤。
作为一种物理性荨麻疹,该病在秋冬季节尤为高发。
皮疹和皮肤瘙痒是寒冷性荨麻疹的常见症状。少部分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还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腹痛、呼吸困难、低血压、晕厥、休克等全身症状。寒冷性荨麻疹病程长短不一。症状较轻的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如及时转移到温暖的环境中,瘙痒、皮疹症状一般可在0.5~24小时内消失。部分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表示,本病在中医属“瘾疹”范畴,核心病机为:
卫外不固:阳气虚弱,无法温煦肌表
营卫失调:风寒邪气乘虚而入,与气血相搏
血虚风燥:久病耗伤阴血,肌肤失于濡养

1. 风寒束表证(急性发作期)
症状:遇冷即发,风团色白,瘙痒剧烈
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桂枝9g、麻黄6g、白芍9g
生姜3片、大枣4枚、荆芥穗9g
案例:25岁张女士,冬季吹风后全身风团,服本方5剂后发作频率减少70%
2. 阳气虚弱证(慢性迁延期)
症状:平素畏寒肢冷,稍受凉即复发
治法:温阳固表,益气祛风
经方:玉屏风散合桂枝加附子汤
黄芪20g、白术15g、防风9g
桂枝9g、附子6g(先煎)、炙甘草6g
案例:42岁王先生,病史3年,配合温针灸治疗2月未再复发
中医特色外治法
1. 中药药浴方
组方:艾叶30g、桂枝15g、花椒10g、防风15g
用法:煎汤兑入40℃温水中,浸浴15分钟
频次:隔日1次,连续2周
2. 穴位贴敷疗法
选穴:神阙(肚脐)、大椎、曲池
药粉:白芥子、细辛、肉桂等分研末
操作:姜汁调敷,每晚1次

循序渐进保暖:避免突然接触冷刺激,从秋季开始坚持冷水洗脸
饮食禁忌:忌食螃蟹、苦瓜等寒凉食物,适量加入生姜、肉桂
经络按摩:每日按揉足三里、关元穴各5分钟
选择纯棉透气材质,避免羊毛直接接触皮肤
医案
19岁,大学生,李某。
主诉:晨跑后全身风团3年,曾服抗组胺药效果渐减。
中医辨证:属卫阳不足证
处方: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桂枝12g、附子9g(先煎)
外治:大椎穴隔姜灸,每周3次
反馈:治疗1月后可在室外活动2小时不发,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