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20多岁的低头族上班族,还是50的长辈,几乎都被肩颈腰腿痛缠上过。很多人习惯靠贴膏药、按摩仪暂时缓解,可疼了又犯、犯了又疼,甚至从偶尔痛变成天天痛,这要怎么办?

肩颈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认为,现代人的疼痛多属中医“痹症”范畴,其发生主要有内外两大因素。内因是正气不足,外因是外邪侵袭。具体来说,常见以下四大原因。
1.外邪侵袭,不通则痛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湿三种邪气会趁机侵入经络、肌肉和关节。
风邪:导致疼痛游走不定,一会肩膀痛,一会膝盖痛。
寒邪:导致疼痛剧烈、位置固定,遇冷加重,热敷后缓解。
湿邪:导致疼痛伴有酸胀、沉重感,感觉身体像灌了铅,活动不灵。
现代人长期待在空调房、穿衣单薄、淋雨涉水等行为,都为外邪入侵创造了条件。
2.慢性劳损,气滞血瘀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长期的错误姿势或重复性动作(如长时间看手机、用电脑),会导致特定部位的肌肉、筋膜持续紧张,气血运行受阻,形成气滞血瘀。这就好比一个地方的交通长期堵塞,最终会彻底瘫痪。这种疼痛通常是刺痛、位置固定,夜间可能加重。
3.肝肾亏虚,不荣则痛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人到中年以后,或长期操劳透支,会导致肝肾精气亏虚。肝脏无法滋养筋脉,肾脏无法充盈骨髓,就会导致筋骨失养、退化脆弱。这时的疼痛多是隐隐作痛,酸痛无力,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全身性症状。这是一种“因虚致痛”,是身体发出的“能源枯竭”警报。
4.外伤失治,瘀血留滞
曾经的跌打损伤、扭伤拉伤,如果没有彻底治愈,局部会留下微小的瘀血和痰湿,成为潜伏的病根。随着年龄增长或体质下降,这些旧伤便会时不时发作,成为陈年痼疾。

肩颈腰腿疼痛中医怎么治疗?
面对复杂的疼痛病因,丘保润医师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对于临床常见的以风寒湿痹兼有血瘀为主要证型的患者,他常以一张经典的痛痹方为基础进行化裁,效果显著。
痛痹方由羌活、独活、当归、川芎、丹参、桑寄生、杜仲组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为主,兼顾扶正的功效。
方解
君药:祛风散寒除湿 —— 选用如羌活、独活。两药联手,能祛除一身之风寒湿邪,羌活偏于走上(肩颈),独活偏于走下(腰腿),几乎覆盖了所有疼痛部位。
臣药:活血化瘀通络 —— 选用如当归、川芎、丹参。它们能深入血脉,活血行气,化瘀止痛,专门解决“不通则痛”和“久病入络”的问题,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佐使药:补益肝肾,强健筋骨 —— 选用如桑寄生、杜仲。在驱邪的同时,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旨在解决“不荣则痛”的根本,防止病情复发。

医案
患者:李先生,39岁。
主诉:颈肩酸痛伴右侧腰痛3年,近期因加班劳累及空调受凉后加重,疼痛剧烈,右上肢麻木,转侧困难。
初诊:舌淡苔白腻(寒湿),脉沉缓。
诊断:丘痹症(风寒湿痹,兼有血瘀)。其长期劳损导致局部气滞血瘀,近期感受寒湿外邪,内外合邪,使病情急性发作。
治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开方:痛痹方加减,加重散寒除湿和活血通络的药材,同时配合针灸治疗以快速缓解疼痛。
二诊:3剂后李先生感觉身体变暖,颈部僵直和腰痛明显减轻;7剂后疼痛基本消失,右上肢麻木感解除,活动自如。
结果:丘医生在原方基础上调整,加入更多补肝肾、益气血的药物,巩固调理一个疗程。随访半年,李先生疼痛未再复发,自觉精力较前充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