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清晨起床,眼前景物突然旋转;伏案工作,一阵晕眩猛然袭来;甚至站立转身,都需扶墙稳身...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认为,头晕并非孤立存在,其病因复杂多样,核心在于“清窍失养”或“邪扰清空”。
头晕几大常见类型,如何调理?
1.肝阳上亢:
长期压力、情绪郁怒伤肝,致肝阳亢盛,或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化风上扰清窍。
特点: 头晕胀痛(常为两侧),面红目赤,口苦心烦,易怒,睡眠差,遇烦劳或恼怒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数。
调理方向: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常用天麻钩藤饮等方剂加减。
2.气血两虚:
脾胃虚弱、久病体虚、失血过多等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头目。
特点: 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唇甲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调理方向: 补益气血,健运脾胃。代表方如归脾汤、八珍汤。
3.肾精不足:
先天不足、年老体衰、久病耗伤,致肾精亏虚,髓海失充。
特点: 头晕日久,精神萎靡,健忘失眠,耳鸣如蝉(高音调),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偏阴虚者五心烦热,舌红少苔;偏阳虚者畏寒肢冷,舌淡苔白。
调理方向: 填精益髓。阴虚用左归丸,阳虚用右归丸。
4.痰浊中阻: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
特点: 头晕头重如蒙(像裹着布),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体倦身重。舌苔白腻,脉濡滑。
调理方向: 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代表方。
新加坡气候下的特别关注:湿热夹杂
新加坡地处热带,常年高温多湿。丘保润医师认为,湿热之邪容易侵犯人体,困阻脾胃,影响气机升降和水液代谢,进而可能诱发或加重头晕,特别是痰浊中阻型和肝阳上亢型在湿热环境下更易发作或缠绵难愈。表现为头晕头重、口苦粘腻、胸闷脘痞、小便黄、舌苔黄腻等。调理上需在辨证基础上,侧重清热利湿、醒脾化浊。
除了专业治疗,日常调养对缓解头晕、防止复发至关重要:
茶饮调理:
肝阳上亢/湿热: 菊花茶(清肝热)、决明子茶(清肝明目通便)、荷叶茶(清暑利湿升清)。
气血虚/肾虚: 黄芪红枣茶(补气养血)、枸杞桂圆茶(滋补肝肾养血)。
痰湿: 陈皮普洱茶(理气化痰消食)。
通用安神: 酸枣仁茶(养心安神助眠,对伴随失眠的头晕有益)。
生活起居: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伤阴血。
调畅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平和,避免过度激动、愤怒、焦虑、忧郁。
适度运动: 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促进气血流通,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体位改变。
环境安全: 头晕发作时立即坐下或躺下,防止跌倒。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
医案
患者:王女士,45岁,银行员工
主诉:长期工作压力大,近半年来频繁头晕,尤其在紧张或熬夜后加重,伴有耳鸣、口苦、失眠多梦。
症状:面色萎黄、舌淡胖有齿痕、脉细弱
诊断:典型的肝阳上亢,兼有心肾不交。
开方:开具平肝潜阳、滋阴安神的方药(含天麻、钩藤、石决明、白芍、酸枣仁等),并配合针灸太冲、风池、百会、神门等穴位。
结果:调理一月后,头晕发作频率和程度显著减轻,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