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潮湿闷热与空调冷气交替的环境下,过敏性鼻炎患者激增。据统计,每4人中就有1人饱受鼻痒的困扰。这边反反复复发作太折磨人了,中医有什么方法能根治?
过敏性鼻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内因):
肺气虚寒,卫外不固:肺开窍于鼻,主皮毛。肺气虚弱,无法固护肌表,犹如城墙失守,风寒湿等“外邪”极易乘虚而入,直袭鼻窍。这是发病的首要内因。
脾气虚弱,痰饮内停: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水湿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凝聚成痰(涕)。这些“痰饮”上泛、停聚于鼻窍,阻塞气道,加重鼻塞、流涕。
肾阳亏虚,温煦失职: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肾阳不足,无法温煦肺脾,导致肺脾之阳更虚,机体抗邪能力低下,症状迁延难愈,尤其畏寒怕冷明显者常见此型。
2.外邪侵袭,引动伏痰(外因):
风、寒、湿邪为首要诱因:气候变化(尤其是冷热交替)、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毛、冷空气、刺激性气味等,中医视为“外邪”。这些外邪(尤其是风寒)侵袭人体,引动体内潜伏的“痰饮”(病理产物),内外勾结,导致鼻窍壅塞,肺气宣降失常,从而引发或加重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典型症状。
过敏性鼻炎有什么症状表现?
频繁打喷嚏,一次可达数个甚至十几个;
流清水样鼻涕,量多且不易止住;
鼻塞明显,单侧或双侧交替出现,影响呼吸;
鼻痒、眼痒、咽喉痒,部分人还伴有咳嗽、胸闷。
这些症状在早晨、接触过敏原或天气变化时尤为明显,严重时会影响睡眠和注意力。
过敏性鼻炎中医怎么治疗效果好?
针对过敏性鼻炎的核心病机之一——外感风寒,内有停饮(寒饮伏肺),丘保润医师在临床中尤其擅长并推崇运用医圣张仲景的经典名方——小青龙汤进行化裁治疗,效果显著。
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
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力驱侵袭体表的风寒邪气;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通窍;半夏燥湿化痰;五味子、芍药收敛肺气,防止辛散太过,并缓解气道痉挛。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妙用
若气虚明显(乏力、易汗),常加黄芪、白术、防风(玉屏风散之意)以益气固表。
若鼻塞严重,加辛夷、苍耳子、白芷以加强通鼻窍之力。
若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加附子、仙灵脾等温补肾阳。
若发作期热象不显,但缓解期需固本,常在症状控制后转用玉屏风散、肾气丸等方调理体质。
医案
患者:刘先生,36岁。
主诉: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清水样涕、鼻塞3年余,尤以晨起、接触冷空气、进出空调房时症状暴发。严重时连续打喷嚏十余个,清涕长流不止,鼻塞需张口呼吸,伴轻微咳嗽,咯少量白痰。怕冷,四肢不温。
初诊: 面色偏白,语声稍低,舌质淡胖,苔薄白水滑,脉沉细。
中医辨证:肺脾气虚,卫外不固,外感风寒引动内伏寒饮(外寒内饮)。
治以: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开方:小青龙汤加减。
方药: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法半夏、黄芪、白术、防风、辛夷、炙甘草;7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两次服用。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晨起喷嚏、流清涕明显减少,鼻塞感减轻,怕冷感改善。原方再进7剂。
结果:鼻部四大症状(痒、嚏、涕、塞)基本控制,仅在极强冷风刺激下偶有轻微不适。以玉屏风散和小青龙颗粒巩固一段时间。随访半年未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