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后起身时,腰部会出现明显的酸胀感,系鞋带、捡拾物品等弯腰动作时,腰部会有牵拉感,天气转凉或下雨前,腰部会出现发紧、僵硬的症状,用手按压腰两侧肌肉,可触及质地较硬的结块,按压时会产生明显疼痛。以上这些都是腰肌劳损的典型症状!
腰肌劳损的根源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腰肌劳损(属“腰痛”、“痹证”、“筋伤”范畴)核心在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外邪侵袭、气滞血瘀、劳损外伤:
1.肝肾亏虚是根本: 肾精亏虚则骨髓不充,骨失所养;肝血不足则筋脉失濡,柔韧性下降。这导致腰部筋骨支撑力减弱,易受损伤,恢复缓慢。常见于中老年人、长期透支者。
2.气滞血瘀是关键: 久坐少动、姿势不良、急慢性损伤(扭伤、拉伤)或长期劳损,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形成局部瘀血。“不通则痛”,表现为固定刺痛、活动受限。
3.外邪侵袭是诱因: 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腰部经络气血。“寒主收引”,致肌肉痉挛、僵硬酸痛;“湿性重浊”,则感腰部沉重、阴雨天加重。
4.劳损外伤是直接原因: 长期反复的肌肉筋膜牵拉、微小损伤累积,或急性扭挫伤未彻底治愈,迁延成慢性劳损。
腰肌劳损中医如何治疗
内服中药:调和脏腑,强筋壮骨
肾虚型(偏阳虚): 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治宜温补肾阳,强腰膝。方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加减。
肾虚型(偏阴虚): 腰膝酸软乏力,心烦失眠,口干咽燥。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加减。
气滞血瘀型: 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转侧不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加减。
寒湿痹阻型: 腰部冷痛重着,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甘姜苓术汤(肾着汤)加减。
外治疗法:直达病所,快速缓解
针灸疗法: 丘保润医师擅用针灸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常取穴: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委中、阿是穴(痛点)、阳陵泉等。电针、温针可加强效果。“针灸能迅速改善局部气血循环,松解痉挛肌肉,是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利器。” 丘医师强调。
推拿正骨(手法理筋): 运用㨰法、按法、揉法、弹拨法、点穴法等放松紧张肌肉筋膜,解除粘连;配合适当的扳法、牵拉等调整关节微小错位,恢复力学平衡。贡方堂TCM理疗师手法专业,安全有效。
拔罐(走罐/留罐): 在腰部及膀胱经走罐或留罐,可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医案
患者:陈女士,45岁,会计
主诉:长期伏案工作,腰痛反复发作5年余。近半年加重,腰部两侧酸胀冷痛,僵硬,久坐后站起困难,阴雨天尤甚,伴膝软乏力。
辨症:肾阳不足兼寒湿痹阻
开方:内服中药: 以独活寄生汤合肾着汤加减,温肾散寒,祛风除湿,养血舒筋。
针灸+温针: 每周2-3次,取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委中、足三里等穴,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中药热敷包: 隔日一次,外敷腰部,加强温经散寒效果。
反馈:治疗1周后, 腰部僵硬感减轻,冷痛稍有缓解。4周后,疼痛明显减轻,日常活动自如许多,久坐不适感大减。巩固治疗8周并坚持锻炼后,腰痛基本消失,精神体力改善。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