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蜡黄、手脚冰凉、容易疲劳、月经不调...这些困扰许多女性的问题,根源往往在于气血不足!
气血亏虚,女人的“美丽杀手”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表示,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养气。对于女性而言,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月经、怀孕、生产、哺乳),气血的消耗远大于男性。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熬夜多、思虑重,更容易导致气血两虚。
气血不足的常见表现:
面容: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唇色淡白、皮肤干燥缺乏弹性、易长斑。
精力: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
体感:手脚冰凉、特别怕冷、或潮热盗汗(阴虚血虚夹杂)。
月经: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迟、甚至闭经;或淋漓不尽。
其他: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脆易裂。
女人吃什么补气血最好?
在众多补气血方剂中,丘保润老中医特别推崇一个千古补血第一方,叫做圣愈汤。此方脱胎于补血基础方“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并巧妙加入了补气的核心力量——人参(或党参)、黄芪。因此,圣愈汤实现了补气与补血的完美结合。
圣愈汤由生地(20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川芎(8克)、 人参(一般用潞党参20克)、当归(15克)、 黄芪(18克)组成。
方中的熟地是一味甘温的药材,入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其甘温滋润,养血力强,为养血补虚之要药。很适用于血虚心肝失养,面色萎黄、苍白、眩晕心悸、失眠等症候。
白芍是一味苦酸的药材,性质微寒,入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汗止阴,柔肝止痛,平肝抑阳的作用。善养血滋肝,为补血养血之良药,适用于肝血亏虚所致的面色苍白无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爪甲不荣等症候。
川芎是一味辛温的药材,入心、肝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活血祛瘀以通脉,又能行气化滞以止痛,对于气滞、血瘀疼痛均可适用。
当归是一味甘辛的药材,性质温和,入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善入心肝二经,专补血养血,乃补血之圣药。适用于心肝血虚引起的面色白,唇爪无华,头昏目眩,心择怔忡等症候。
中医上有句话叫气能行血,血能生气。血液能否在体内顺畅流通,主要就是靠气的推动和调控血液的能在脉中稳定运行。
所以最后这里又加入了人参和黄芪这两味补气的良药。帮助血液在体内顺畅无阻的流通,让全身上下都能得到血液的荣养。细心的就小伙伴会发现,其实它也是中医的一个最基本的药方,四物汤的加味。
虚,就是血液少了,血液少了我就给你补血,当归、地黄都是补血的,当归同样也有活血的作用。
白芍也有补血的作用,但是它更多的是敛阴,川芎主要是活血行气的药物,这就是四物汤。
加减妙用:气虚明显加重参芪,血虚明显加重归地,或加入其他药材如阿胶、龙眼肉等。
医案
患者:洪女士,35岁。
主诉:近一年来工作压力巨大,常熬夜,自觉身体被掏空,面色晦暗无光,即使化妆也掩盖不住疲惫感;月经量越来越少,颜色很淡,经常推迟一周以上;白天精神萎靡,开会都容易走神,手脚常年冰凉;晚上睡眠浅,多梦易醒。尝试过一些保健品,效果甚微。
初诊: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弱。
辨证:气血两虚证。
治以:补气摄血、养血滋阴。
开方:圣愈汤加减。考虑到该患者脾胃功能尚可,但虚损较明显,丘老在圣愈汤基础方上稍作调整(适当增加了人参和黄芪的剂量,并加入少量酸枣仁助眠),嘱其按时煎服,并调整作息。
结果:服药一周后,反馈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白天精神稍好。服药14剂后,最明显的变化是脸色透出了久违的红润,手脚冰凉感减轻,月经如期而至。服药21天后感觉精力充沛了许多,工作专注度提高。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