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上的"乳腺结节"几个字,让多少女性心头一紧?它像一颗悄然埋下的小石子,在健康的湖面激起层层担忧的涟漪:这到底严不严重?会不会恶化?需要手术吗?
结节是怎么形成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表示在中医理论中,乳腺归属于肝经所循行之处。乳腺结节的形成,核心病机离不开"肝郁气滞"与"痰瘀互结"。
肝郁气滞是起点: 长期情绪不畅(压力大、焦虑、抑郁、爱生闷气)、生活作息紊乱等,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机运行不畅,郁结在胸胁乳腺部位,不通则痛(表现为乳房胀痛,尤其在经前加重)。
痰瘀互结是结果: 肝郁日久,横逆犯脾,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水湿内停,聚湿成痰;同时气滞则血行不畅,渐成瘀血。痰浊与瘀血相互勾结,阻滞在乳腺的经络之中,凝结成形,便是我们看到的结节、肿块。
简单来说: 情绪不畅 ➜ 肝气郁结 ➜ 影响脾胃 ➜ 生痰 ➜ 气滞血瘀 ➜ 痰瘀互结 ➜ 形成结节。
乳腺结节中医怎么调理?
面对肝郁痰凝型的乳腺结节(临床最常见类型之一),丘保润医师尤其推崇并擅长运用逍遥蒌贝散进行调理。此方由经典名方逍遥散(疏肝健脾)与消瘰丸(化痰软坚散结)的核心药物化裁组合而成,标本兼治。
逍遥蒌贝散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瓜蒌、浙贝母、半夏、南星、生牡蛎、山慈菇组成,是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的经典方剂。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白术健脾祛湿,杜绝生痰之源;瓜蒌、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半夏、南星燥湿化痰;生牡蛎、山慈菇软坚散结。全方标本兼顾,既能调理脏腑气机,又能消散有形之结。临床中,陈主任还会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对药方进行灵活加减,提升治疗效果。
加减妙用:
若胀痛明显,加香附、郁金、青皮增强理气止痛之力。
若肿块质硬、病程较长,加三棱、莪术、夏枯草、山慈菇等加强活血破瘀、化痰散结之功。
若兼有血瘀(舌质紫暗,痛如针刺),加丹参、桃仁、红花。
若郁久化热(口干口苦,心烦,舌红苔黄),加牡丹皮、栀子、连翘清热。
若脾虚明显(乏力、纳差、便溏),加重白术、茯苓,或加党参、黄芪。
医案
患者:李女士,32岁。
主诉:双侧乳房胀痛反复发作2年余,以经前一周为甚,可触及多发小结节。近期体检超声示:双侧乳腺多发低回声结节,较大者右乳约8x5mm(BI-RADS 3级),左乳约6x4mm(BI-RADS 3级)。平素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易烦躁发怒,常感胸闷,喜叹气,食欲欠佳,睡眠一般。
初诊:舌质略暗,边有轻微齿痕,苔薄白微腻,脉弦细。
诊断:乳癖(乳腺增生结节)(肝郁脾虚,痰气互结)。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化痰,软坚散结。
处方:逍遥蒌贝散加减。
方药:柴胡12g,当归10g,白芍15g,茯苓15g,炒白术12g,姜半夏9g,浙贝母15g,全瓜蒌15g,生牡蛎30g(先煎),夏枯草12g,郁金10g,炙甘草6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服用。
医嘱:嘱其调畅情志,避免熬夜及辛辣刺激。
二诊:服药后乳房胀痛明显减轻,情绪较前平稳,胸闷叹气减少。上方继服14剂。
结果:随证稍作加减(如加入党参健脾,丹参活血),共调理三个月。复查乳腺超声原右乳8x5mm结节缩小至4x3mm,左乳6x4mm结节显示不清(或极小)。乳房胀痛基本消失,情绪、睡眠、食欲均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