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陈女士,28岁。
主诉:面部反复出现红色丘疹、脓疱,伴结节囊肿,持续3年余,近半年加重。
现病史: 患者自25岁起,面部开始频发痘痘,此起彼伏。曾自行使用多种祛痘护肤品、外用抗生素药膏,效果不显,且易反复。近半年来,因工作压力增大,症状明显加重,面部油脂分泌旺盛,以额头、两颊及下颌部为甚,可见大量红色炎性丘疹、脓疱,并夹杂数个触之疼痛的暗红色结节、囊肿。伴有口干、口苦,晨起尤甚,情绪急躁易怒,胸胁胀闷,食欲旺盛,易便秘,大便2-3日一行,质干硬。
初诊: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象弦滑有力。
辨证:少阳阳明合病,气郁化火,湿热瘀结。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行气活血。

开方:大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制半夏9g,枳实12g,赤芍15g,生大黄(后下)6g,大枣5枚,生姜3片,丹参15g,蒲公英15g,皂角刺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二诊:服药7天后大便通畅,每日1行,质地转软。面部油脂减少,新生痘痘基本控制,部分红肿之大痘颜色转暗,触痛减轻。口干口苦、胸胁胀闷感亦有缓解。效不更方,守原方微调,因大便已通,将生大黄改为熟大黄8g,继续清热兼以活血。再进14剂。
结果:面部痘痘大部分消退,仅留少量痘印,结节囊肿明显软化缩小。情绪转佳,舌苔转为薄黄。调整方药,以丹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继续清解余热,调和气血,修复痘印以巩固疗效。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