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凌晨两点了,明明眼睛都睁不开,脑子却根本睡不着?失眠不仅让人疲惫不堪,还可能引发焦虑、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到底怎么调理才能每天睡个好觉?

首先大家要知道,熬夜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无法通过单纯补觉来弥补的,尤其是长期熬夜或者失眠,会造成气血损伤、五脏功能受损、阴阳不调。
单纯的补觉只能恢复体力、缓解疲劳,但五脏功能的损伤和气血的损耗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想要真正恢复,需要坚持规律的作息,配合中医慢慢调理。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指出,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阴阳失调、脏腑失和的外在表现。是指连续三周以上无法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
典型表现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严重时甚至彻夜难眠。
西医常以药物干预,但中医更注重“调和阴阳,标本兼治”。
不寐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有关。这些因素扰乱了体内营卫阴阳的平衡,导致心神失养、阴阳失调,进而影响正常睡眠。
中医治疗失眠主要通过调和气血、调和阴阳、调畅气血、调理五脏功能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失眠症状会得到改善,头晕、心慌等其它伴随症状会得到改善。

中医强调因人制宜,会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特点、证候辨证特点、情志辨证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拔罐、刮痧、中药药浴、中药药枕、中药茶饮、中药药膳、中医音乐疗法等等,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中药调理:
中医根据个体体质及失眠原因,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开具个性化中药方剂。常用的安神助眠中药有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远志等,它们能够养心安神、平肝潜阳,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针对失眠,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门、三阴交、安眠等。
拔罐与刮痧:
这些疗法通过促进体表血液循环,排除体内湿气、寒气及毒素,有助于舒缓身体紧张状态,改善失眠症状。拔罐还能通过负压作用,增强局部气血流通,缓解因气滞血瘀导致的失眠。
推拿按摩:
通过对头部、颈部及背部特定穴位的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精神压力,进而改善睡眠。尤其是头面部按摩,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促进睡眠激素的分泌。
中药精油疗法
夜深人静却辗转难眠?贡方堂金安油融合薰衣草、洋甘菊、缬草等天然植物精油,以芳香疗法温和调节心神。睡前取少量于掌心轻嗅,或涂抹于太阳穴与颈侧,让身心在静谧香气中逐渐放松,助你自然入眠,一夜安枕到天明。

运动养生:
适度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身心平衡,对改善失眠有积极作用。
足疗法:
足疗法是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通过按摩和刺激足部特定的穴位和反射区,来调理身体各脏腑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在睡前用温水泡脚后用双手的拇指或指关节对足底进行按摩,重点按揉涌泉、公孙等穴位。
环境调节:
中医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良好的睡眠环境对治疗失眠至关重要。保持卧室安静、整洁、通风,调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确保有利的光线,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患者,女,54岁,一年来间断口服安眠药助眠,因“反复失眠一年余,加重伴潮热一周”就医。
症见:夜间入睡较困难,眠浅易醒,醒后难入睡,多梦,自觉潮热盗汗,晨起口干,大便稍秘结,胃纳一般,食易饱腹,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中医辨证:肝血不足,虚热内扰
中药:内服酸枣仁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颗粒剂(一日两次,一次一袋,早晚饭后半小时开水冲服)
外治:申时(15-17点)针刺神门、百会、四神聪、腕三针、踝三针、肝俞、期门、三阴交等,辅以腹针左升右降,酉时(17-19点)调理肾经太溪穴(可自行艾灸该穴位),坚持1周;
中药泡脚(首乌藤、合欢皮、陈皮、干姜等);
一周后睡眠明显较前好转,夜间潮热盗汗症状明显减轻,不依赖安眠药可自行入睡,睡眠质量较前明显改善,双膝酸软乏力感较前明显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