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关节又痛了?早上起床僵硬得弯不了,扣个扣子、拧个瓶盖都费劲?炒菜时锅铲都拿不稳,更别说玩手机、打字了,那叫一个难受。如果您正被这个问题困扰,千万别以为这只是“年纪大了”或者“小事一桩”,手指关节痛说明身体内部可能有些小状况了。

为何会手指关节痛?
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中医将手指关节痛归为“痹证”范畴,认为其发生主要是由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具体病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外邪侵袭
风寒湿痹: 外界风寒湿气入侵,导致气血“不通则痛”,表现为冷痛,遇冷加重。
风湿热痹: 湿热侵袭关节,导致关节出现红、肿、热、痛。
内在亏虚
肝肾不足: 肝肾亏虚导致筋骨失养,引发关节退化、变形,即“不荣则痛”。
气血两虚: 气血无法濡养关节,导致麻木、疼痛,且更易受外邪侵袭。
痰瘀阻络
久病不愈,病邪与痰湿、瘀血结合阻塞经络,表现为关节刺痛、固定痛,甚至出现结节或畸形。

中医如何治疗手指关节痛?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标本兼治。
1. 内治法:经典方剂内调
针对不同证型,以下是一个丘医师常用治疗风寒湿痹兼有血瘀的经典基础方,临床需根据个人情况加减化裁。
经典方:蠲痹通络汤
组成:
羌活、独活 各9g -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一治上,一治下,贯通周身。
桂枝 6g - 温经通脉,助阳化气,驱散关节寒邪。
当归 12g - 补血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川芎 9g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增强当归功效。
威灵仙 15g - 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善治肢体麻木。
姜黄 9g -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尤擅治疗上肢痹痛。
制川乌 (先煎60分钟) 3g - 大热,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效力强劲。
黄芪 15g - 补气固表,扶助正气,驱邪外出。
甘草 6g - 调和诸药。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混合后分早晚温服。
2. 外治法:直达病所,快速缓解
外治法能将药力直接作用于患处,起效迅速。对于手指关节痛,外用膏药是极佳的选择。例如新加坡贡方堂TCM御痛膏,此膏方秉承古法,结合现代工艺,精选多味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材制成。其特点在于:透皮吸收强: 采用现代萃取技术,使有效成分更易穿透皮肤,直达病灶。
辨证组方: 融合了如乳香、没药(活血止痛)、红花(活血通经)、伸筋草(舒筋活络)等药材,针对痹痛的“不通则痛”核心病机。
使用方便: 清洁患处后,取适量膏体涂抹于疼痛关节,轻轻按摩至发热,每日2-3次。能有效缓解关节冷痛、肿胀和僵硬感,是家庭常备的御痛良品。
3. 针灸与推拿
针灸: 常取穴如合谷、外关、手三里、阿是穴(疼痛点) 等,通过刺激经络,激发人体自身调节能力,达到疏通气血、止痛消肿的效果。
推拿: 运用揉、捏、捻、拨等手法在手指及前臂穴位进行按摩,可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紧张。

医案
患者: 陈女士,52岁,文职人员。
病史: 双手指关节冷痛、僵硬一年余,晨起时尤其明显,阴雨天加重。曾自行服用止痛药,效果不显。观其手指无明显红肿,但触之欠温。
诊断: 痹证(痛痹,风寒湿邪阻络,兼有阳虚)。
治疗:
内服: 以上述“蠲痹通络汤”为基础,加重黄芪至20g以补气,加桑枝15g引药上行至手臂。连服7剂。
外用: 嘱其每日坚持涂抹新加坡贡方堂TCM御痛膏,并配合热水泡手。
针灸: 每周两次,取穴外关、阳池、阿是穴,温针灸法。
反馈: 一周后,患者自述疼痛和僵硬感明显减轻,手指转温。守方再进7剂,继续外用膏药。一月后随访,症状基本消失,嘱其注意日常养护以防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