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相信很多人都曾被口腔溃疡缠上过,俗称“口疮”,偶尔发作尚可忍受,但反复发作则严重影响饮食、说话和生活质量。西医多认为与维生素缺乏、免疫紊乱、感染等有关,治疗以补充维生素、消炎止痛为主,但往往治标不治本。新加坡贡方堂TCM丘保润医师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腔溃疡与心、脾、胃、肾、肝等多个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病机关键在于 “火” 与 “虚”。

为何口腔溃疡会“反复发作”?
一、实火(急性发作多见)
脏腑积热,向上熏灼口腔所致。
心火上炎: 溃疡多生于舌尖,伴心烦、失眠。因思虑过度或辛辣饮食导致心火亢盛。
脾胃积热: 溃疡多见于唇、龈、颊膜,红肿痛剧,伴口臭、便秘。最常见,因饮食不节,脾胃蕴热。
二、虚火(反复发作的根本)
阴液或阳气亏虚,导致虚火上浮或口腔失养。
阴虚火旺(核心原因): 溃疡色红但不鲜,午后或夜间痛甚,伴手足心热、口干。因熬夜、劳累耗伤阴液,虚火上扬。
气虚/阳虚: 溃疡色淡、疼痛轻但愈合慢,反复发作,伴乏力、怕冷。因阳气虚弱,津液无法上承濡养口腔。
三、诱因——内外夹攻,诱发发作
外感邪毒: 外感风热之邪,入里化火,可诱发或加重溃疡。
情志失调: 精神压力大、焦虑、恼怒会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于口。
作息紊乱: 长期熬夜最耗伤阴液,是导致虚火上炎、溃疡反复的重要诱因。
中医如何治疗口腔溃疡?
中药散剂外敷: 将消肿生肌、清热解毒的中药粉直接敷于溃疡面。如冰硼散、锡类散、西瓜霜喷剂等,能立即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针灸: 常选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可清热泻火、引火下行、调节免疫。
刺络放血: 用三棱针点刺溃疡局部或少商穴(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放出少量血液,可迅速泻热止痛,适用于实火炽盛的急性期。

内服中药:根据证型选择不同方剂,旨在清火、滋阴、补气、引火归元。
今天丘医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款经典方,针对口腔溃疡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适用: 心火亢盛,溃疡多在舌尖,伴心烦、小便黄。
组成: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
功效: 清心利水养阴。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适用: 阴虚火旺,溃疡反复发作,颜色暗红,伴腰酸、盗汗。
组成: 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功效: 滋阴降火。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典基础方。
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适用: 寒热错杂,溃疡反复,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泻倾向。
组成: 炙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大枣、人参。
功效: 寒热平调,和胃消痞。此方应用非常广泛,效果显著。
日常饮食与护理
饮食调理
忌口: 避免辛辣(辣椒、羊肉)、煎炸及过甜食物,以防助热生湿。
宜食: 多吃梨、莲藕、冬瓜等甘凉蔬果,可用绿豆、薏米、百合煮粥,帮助清热滋阴。
生活护理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这是滋阴降火的关键。
调畅情志: 保持心情愉快,通过运动等方式减压。
口腔卫生: 使用软毛牙刷,可用淡盐水漱口,保护口腔黏膜。

医案
患者: 张先生,40岁,IT工程师。
主诉: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年,每月必发,此起彼伏,痛苦不堪。近期因项目加班,溃疡加重。
刻下症: 口腔内颊黏膜、舌边有3处溃疡,大小不等,基底潮红,周围黏膜不肿,疼痛影响进食。伴有口干咽燥,夜间尤甚,睡眠差,腰膝酸软,乏力。舌红少苔,中有裂纹,脉细数。
辨证: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治法: 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 知柏地黄汤合引火汤加减。
复诊: 服药后溃疡明显缩小,疼痛大减,口干减轻。守方再进14剂,并嘱其调整作息。后以知柏地黄丸善后调理2个月。随访半年,溃疡未再频繁发作,即使偶尔因熬夜出现,也能很快自愈。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