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感到疲惫乏力,面对美食却毫无胃口?饭后是否总是腹胀不适,大便也不成形?小心,这可能是你的脾胃在“求救”!
脾胃虚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指出,脾胃虚弱并非无缘无故发生,主要与以下五个因素密切相关。
1. 饮食不节(最常见原因)
暴饮暴食,加重脾胃负担
过度偏爱生冷寒凉食物(如冰饮、生食),损耗脾胃阳气
饮食不规律,饿一顿饱一顿
过量食用油腻、辛辣、甜腻食物,易生湿困脾
2. 劳累过度
长期体力透支,消耗脾气,过度劳累直接导致脾气不足
3. 情志因素
中医认为“思虑伤脾”,长期压力大、多思多虑,直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4. 久病体虚
大病初愈或慢性病患者,往往伴有脾胃功能减弱
脾胃无法有效吸收营养,导致身体恢复缓慢
5. 自然衰老
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自然衰退
需要更加精细的饮食和养护
脾胃虚弱中医怎么调理?
“很多人调理脾胃,总想着用‘猛药’,其实脾胃虚弱更需要‘温和滋养’。” 丘保润医师表示,中医调理脾胃的方剂中,东汉张仲景传下来的“四君子汤”是基础方,也是他在临床中常用的调理方,尤其适合脾胃气虚型的患者。
四君子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材组成。
方中党参是 “君药”,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直接为脾胃 “补充能量”,改善没胃口、乏力的症状;
白术是 “臣药”,能燥湿健脾,帮脾胃 “运化水湿”,解决腹胀、大便稀溏的问题;
茯苓能健脾渗湿,既辅助白术祛湿,又能让脾胃免受湿气困扰;
炙甘草调和诸药,让整个方剂药性温和,不燥不寒,长期调理也不会伤脾胃。
适用人群:如果你经常觉得没胃口、吃少腹胀、大便不成形、浑身乏力、脸色发黄,舌淡苔白,那大概率是脾胃气虚型虚弱,用四君子汤调理再合适不过。
医案
患者:陈女士,38岁。
主诉:因长期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近半年来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明显、大便稀溏(每日2-3次)、身体沉重乏力、面色萎黄。
初诊:舌象表现为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治以:健脾益气为主。
方用:四君子汤基础方加减。
处方:党参12克(代替人参)、炒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山药15克、陈皮6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二诊:服药一周后,陈女士自觉食欲改善,腹胀减轻,大便次数减少至每日1-2次,且开始成形。乏力感明显减轻。原方稍作调整,继续服用14剂。
结果:诸症基本消失,大便正常,精力恢复。丘医师建议改为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巩固疗效,并嘱咐注意饮食规律,避免生冷食物。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